在世界经济欲振乏力的背景下,中国每年庞大的外贸顺差,已经引起众多国家的重点关注,为了平衡内外贸易,减少国际压力和经贸摩擦纠纷,中国将进一步大幅降低或者取消很多产品的出口退税,这必将给过度依赖外贸的一些产业及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以往过于依赖外销的皮革业,也开始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向内销市场,就连国外企业,也对开发中国消费市场寄予厚望。目前,国内消费者对皮革产品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差异,不管是国内的消费者,还是国内消费市场,都还很不成熟,如何开发、培育国内皮革消费市场,并逐步促进消费认知走向成熟,与皮革行业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在此,我们可以通过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皮革制品相对成熟的消费理念,来分析中国皮革市场未来的可能走势,从而有利于企业把握经营方针和长期发展策略。
一直以来,国内皮革市场就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业界称为“把真皮做成假皮(人造革),把假皮(人造革)做成仿真皮”,市场上的皮革产品,有时就连专业人士都“真假难分”。比如,一些漆皮革、贴膜皮革,几乎丧失了真皮的性能。而前几年才面世的超纤类合成(人造)革,则在纤维内在结构及使用性能等方面,特别是纤维外观方面,达到了与真皮高度一致。刚面市时,其售价按同等度量单位计算,甚至超过了真皮。在国内市场,这种真皮、合成革的错位发展,对真皮的优越性能带来了*大的消*影响。
众所周知,真皮制品之所以广受人类欢迎,就是因为其作为一种天然材料的加工品,具有许多人工合成材料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透气性、透水汽性、耐磨、耐折等,这是因为皮革具有天然的蛋白纤维组织结构,又在皮革加工过程中去掉了动物皮中的毛、腺、纤维间质等,从而赋予了上述优良性能。但皮革作为动物产品的副产品,又必然有其不足,如整张皮革各部位质地不均匀,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皮面难免会有刺、挂伤痕、鞭伤、虱叮、虻眼、癣癞、痘疤等,以及动物皮中一些血管、血筋、肋骨纹,剥皮时造成的一些描刀伤等。但所有不足,只是会影响制品的一些外观,丝毫不会影响其制成皮革制品后的使用性能。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是国内消费者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消费皮革制品时在认知方面存在的*大不同。
近年来,尽管人们追求天然,回归自然,但在皮革制品消费方面,国内消费者显然难以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相提并论。据调查,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已经十分成熟,他们对皮革制品的消费理念几乎完全倾向于天然。对于皮面的天然差异、牙签纹、血筋、虱叮、描刀、癣癞等缺陷,他们能欣然接受,相反,如果在一件皮革制品上没有这些不足,他们反而会对该产品的材质产生怀疑。同时,为了*大程度地利用真皮的优越性能,他们愿意使用尽可能柔软、轻便的皮革制品。为了迎合消费市场的这种需求,制革厂在调整生产工艺的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把皮张胶原蛋白纤维松散开来,并在后整理阶段尽可能地轻涂饰或不涂饰,有很多皮革仅喷少量手感剂。这样一来,不仅大大提高了得革率,还由于尽可能地少使用昂贵的涂饰剂,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使成品革的价格相应下降,这也是不少出口企业购买到的皮革反而会比较便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这样做出来的产品,也可以*大程度地发挥真皮的天然优越性能。
反观中国皮革制品消费市场,误区比比皆是,既浪费了大量宝贵的人力物力,花费了更高的成本,也使真皮制品的优越性能大打折扣。[next]
在国内市场,消费者往往希望购买的皮革制品能实现均匀性。只要稍有真皮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动物皮的部位不同,组织结构也完全不同。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不少制革厂可谓是费尽了功夫。现在更是发明了不少印花、压花板,制出了仿牛皮纹、羊皮纹和各种珍稀动物皮纹的皮革,把皮坯做得很紧实,再涂上厚厚的涂层,然后再大力压花,表面上看起来,各部位纹路均匀了,但这样的真皮革,不知还能保留多少天然皮革的优良特性。现在,市场更“进化”到贴膜、移膜阶段,制革厂干脆直接在皮面上贴上一层膜纸或化学物质成膜,让消费者感受真皮革的均匀和细腻。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真皮革,其性能其实与合成革已无区别,甚至还不如超纤类合成革。而我们在加工这类皮革时,不仅枉费了大量的精力,还浪费了大量的金钱,过度使用了化工产品,还会在后期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较大地破坏。
这里仅以加工漆皮革举一实例,有一位在广州做皮革经销的朋友,曾有厂家向他采购羊漆皮,他**到皮坯市场上去买6元/平方英尺的羊皮皮坯(漆皮一般都是用低等级的皮来加工的),然后再去找一家漆皮厂加工,结果,仅一道漆皮的涂饰淋漆工序,厂家就收了他5.5元/平方英尺的加工费。据厂家核算,工厂实际上每平方英尺皮只收了不到1元的加工费,其中4.5元/平方英尺左右,都是使用的化工材料成本。
正是因为消费者对皮面无谓地苛求,于是,补伤膏、刷浆、重涂饰等工序一道接着一道,使我们的真皮制品丧失了大部分天然性能。更有甚者,有的制革厂费尽心机地去对付血筋、牙签纹等,为了后面的工序好压花纹,出效果,又不得不把皮革的身骨做得很紧实,无端地增加了加工成本,降低了得革率,而*终得到的却是像合成革一样性能的真皮制品。
这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比如,在下料时以及皮革制品的加工工艺中,中国制革厂总是把皮革包起来,或者是涂上厚厚的皮边油。这无疑是画蛇添足之举,既浪费材料,又不科学,因为皮革纤维编织得很紧密,是天然的,绝不会像人工合成材料那样,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毛边等现象。如果让真皮革截面呈自然状态,不仅能突出真皮的特点,还能显现皮胶原纤维的特有风情。在日本市场上,真皮制品基本上看不到有包边的,更没有涂边油的,都是自然状态。只有质地差的,或者是假冒真皮混淆视听的产品,才会在皮边上做手脚。
消费者在真皮制品消费方面的误区,已经到了必须认真纠正的时候了。如果说普通消费者由于不懂专业难免会出现上述认识误区的话,那么,行业人士就一定要担负起责任,加强引导,不要再做那些自欺欺人的事了。正确认识真皮制品,正确使用真皮制品,充分享受真皮的好处,这是皮革行业人士应该积*倡导的。相信随着大众消费者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在皮革制品的消费理念方面,也会尽快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接轨。而这些,对于众多的制革企业来说,也是一种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