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大量的人群拖着沉重的行李走出广州火车站,便会转身朝广州城北*大的城中村——三元里走去。迈进三元里城中村,牌坊外高耸的立交桥车来车往,而牌坊内斜斜的阳光从密密的握手楼的“一线天”间,静静地洒射下来,尘埃轻轻舞动。
由于生活成本低、离市中心近,不少天南地北到广州掘金的人都愿意先在三元里落脚。曾有统计数据显示,三元里村常住人口超过8.5万人,常年流动人口更是超过近百万人,而三元里村民只有3000多户,这些村民用近三十年间盖起的密密麻麻的“握手楼”接纳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寻梦者”。
而正是一批批寻梦者缔造了如今的三元里。刘浩清、徐力申、高钦利、刘穗龙、刘传、黄耀强、逯小勇这些皮具行业的大佬们是从三元里成长起来的**批创业者,他们见证了三元里皮具商圈完整的成长史。
高钦利可谓是梓元岗一位元老级的人物,现在是广东省皮具箱包流通协会的会长。3月30日的下午,《中国皮业周刊》记者一行去到了百壮国际皮具汇展中心的17楼,高会长的新办公室刚刚搬到这里。
156 0190 2607年,他就来到了梓元岗,以38元为本钱,从沿街叫卖的小贩起步,俨然成为“梓元岗人”艰苦创业的缩影。“可以说,我见证了梓元岗的一点一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我现在蒙着眼睛能走过梓元岗。”高钦利笑着说,说起当年的创业史,他也是意气风发。
80年代初,花都狮岭的皮具已颇有名气,许多批发商都在梓元岗的专业市场租档口销售狮岭的皮具。高钦利拿3000多块钱租下一套房子,分拆成3个商铺转租出去,每间商铺的价格是5000多元,每个月光租赁就可以收到1万多元。
“租上租”的灵感让他尝到了甜头。他陆续以低价买入商铺,到2001年时,高钦利已开发了一层商铺,这就是“三亿皮具城”的雏形。2004年和2006年,他又一鼓作气增开了“亿发皮具城”和“亿发皮革配件广场”,到今天他拥有3个皮具城和1个大型综合商贸广场。
陈富荣是三元里皮具发展的另一位见证者。1983年,陈富荣进入佛山一家生产皮具的外资企业打工。几个月后,不甘心一辈子做打工仔的他辞掉工作,开始下海做皮具批发零售生意。1992年,他由一个4平方米的档口起家,逐渐做大。
“广州每开一个皮具城,我就在里边开一个档口。”陈富荣这样总结那段创业历程,他把这种方式称为“围池塘抓鱼”。但对于陈富荣来说,产业简单的数量级增长是次要的,“一直都想创立自己的品牌,一直以来都坚持自己的信念!”他表示。
终于,陈富荣在1994年成功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妮斯”,随后又拥有了“保罗玉兔”、“金壹佰”等品牌。在三元里商圈,陈富荣是*早开始做自己品牌的先驱之一。
而另一位三元里的传奇人物刘传,也是90年代初就来到了梓元岗,当时梓元岗卖的包基本都是布缝制的,全都是地摊货,也没有品牌。1995年,刘传自立门户,开了个 10个人的小工厂,开始做女包。如今,他已经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嬉皮士,是中国**嬉皮风格的品牌,在全国拥有2000多家专卖店,是中国**牛皮艺术传播者。
刘传说他在开始事业的前五年基本上没有赚到钱。“那时候的钱都拿去扩大了。”他兴奋地说道。那时梓元岗商圈的铺租还不是很贵,刘传在整个三元里有十几个档口。仅仅是在中港皮具城,刘传就有6个档口。然后他把6个档口打通,一共80多平米。2003年底,刘传的广州市传奇皮艺有限公司扩大,搬到了白云区江厦村穗宝工业区内。
坚持走品牌之路终于让他的路越走越宽。“我真正起来是2003年开始,因为我坚持了很多年,品牌有点初步影响了嘛。”那时大家做生意还没有差异化的概念,而刘传却抓住了“差异化”,走出了一条品牌之路。
而说起那时候做箱包,刘传感慨良多:“当时还没有休闲的,都是定型包,硬邦邦的。”至于那时候的研发,他说,研发就是拿来改!有人去香港买,有的去意大利买,买了就来拆,拆了来改,然后再加工。
回忆起那个疯狂的年代,刘传依旧很兴奋:“那时候我没有做外销,但是全世界都来这里采购,怎样外销也比内销多。”他估计,就梓元岗那个商圈,当时一年的销售额就有十几个亿。
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三元里?
高钦利说,商场如战场,170年前在战场上打败了英国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元里,今天无论是什么行业也都能做好!
的确,地理上的优势给三元里翱翔发展插上了一双坚硬的翅膀。三元里皮具商圈南临广州火车站、广州市汽车站、省汽车站及老广交会展馆,北接机场高速,当时老机场也还没有搬走。
“为什么这里发展得快?就是因为这里靠近香港!三元里早期的那些老板来自香港、台湾,可以说三元里的皮具行业是港资、台资启动的。”刘传亦如此说道。事实上,当时皮料也都是从香港过来。那时主要用的还是韩国皮,韩国皮手感好,当时国内还做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