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纺院深化内涵建设 培养优秀纺织人才

百检网 2022-02-17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更好适应江苏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将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在深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将“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实施办学特色建设计划”确定为“后示范建设”改革发展工作的主题,并出台一些系列改革举措,用心进行了探索。

  一、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构建特色专业集群

  学院按照“适应市场、动态调整、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原则,根据行业企业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要求,适时增加或调整专业面向,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对社会需求不旺的专业及时预警乃至停办,形成了有效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与竞争机制。如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根据区域家纺行业企业对家居款式配套设计和市场督导、市场推广、陈列设计人才的强劲需求,在原来“面料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新增设了“款式配套设计”和“督导与陈列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方向;根据建筑行业企业对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人才的需求,学院新开设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根据江苏和南通建筑产业向智能化发展要求,新增设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根据南通市和江苏省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光热应用产业,新开设了“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根据南通市和江苏省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先后对连续两年**志愿报名率低的动漫设计与制作、商务日语、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测4个专业停止招生。

  学院重点建设了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染整技术、家用纺织品设计、新能源应用技术、工程造价6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软件技术10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以及会计、国际贸易实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4个院级试点专业,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优势专业群为龙头,以建工技术与管理、现代商贸服务、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化制药、新能源应用、艺术设计传媒等特色专业群为骨干,协调发展相关专业群的专业格局,专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耦合度明显提高。“建工技术与管理专业群”、“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以及“服装设计专业群”入选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荷兰萨克逊大学纺织技术专业研究生来校学习

  二、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院以专业(群)为载体,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特点,与行业主导企业合作,探索多样化“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并依托校企合作机制,深化具有各专业(群)鲜明特色的“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与环境,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有序交替,使学生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获得一定的工作经历,能够胜任未来从业岗位、独立开展工作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学院"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比如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与行业龙头企业江苏大生集团构建了“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的“四共享”合作机制。通过“四共享”合作机制的探索,有效推进了“教学场所与生产车间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教师与师傅融合、学生与徒弟融合、学生作业与生产产品融合”的“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染整技术专业与南通通远鑫纺织品有限公司构建了“共建产学工厂、共建核心课程群、共建优秀教学团队、共建工学交替规章制度”的“四共建”合作机制。在“四共建”校企合作机制下,实施“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与江苏蓝丝羽家纺有限公司通过探索“共创商学院、共创研发中心、共创家纺品牌、共创就业基地”的“四共创”合作机制,实施了以工作室为主体的“一线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装设计专业与上海乐活时装有限公司通过构建“共育时尚空间、共育项目团队、共育时尚品牌、共育创业能力”的“四共育”合作机制,探索实施了“3-4-3”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体现按需培养的原则,合理和有效配置专业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学院从2012年起实施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改革方案,学生入校后,经过1~3学期专业通识培养,再根据个人兴趣和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进行专业方向分流,在3~6学期进行专业方向培养。

  三、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它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课程。在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两者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基于此,学院在正确审视高职教育“高素质”和“高技能”双重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理论与方法,从公共基础课程子体系和专业课程子体系构成完整课程体系结构的内在关联性和生态整体性出发,摆正高职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属性的关系,以系统论方法为指导,提出了“双基导向”的课程改革理念,探索构建融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于一体的新型课程体系。

  为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满足学生个人专业兴趣发展和应对人力资源市场变化需要,实现专业不同方向人才分流培养,学院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理念,校企合作,通过专业调研及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框架,分析提炼出大类专业及各方向的典型工作任务,并梳理出专业不同方向具有共性要求的典型工作任务,遵循学生认知与职业成长规律,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公共平台+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

  贯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求,按照“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公共基础课程开发理念,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人”为目标,围绕学生未来积*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将典型社会生活情境(问题、情景、事件、活动、矛盾)转化为学习情境,改变原先松散的、不系统的公共基础课程,设计了由思想政治教育类、身心健康类、审美与人文类、就业与创业类、生活通识与通用技能类等课程群构成的系统化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并按必修与选修方式交叉实施。

  专业认识不足和职业规划导向不明确是导致高职生专业学习信心不足,出现“学习适应困难”、“学习动力不足”等“学习适应不良”问题的根本原因。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高职新生的专业启蒙教育,增强学生专业学习信心,推进“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课建设,引导高职新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性质、明确专业学习目标、感知未来就业岗位、激发专业学习动力、掌握专业学习方法、科学规划自身发展,学院共开发了各专业(群)融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就业教育于一体的,帮助新生对所选专业进行解读的 “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课程”。该课程属于各专业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中主要起“专业导航或导游”、专业思想的**和专业学习的向导、学习方法引导以及提高学习积*性的作用。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行业与专业教育发展概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群)人才素质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资源、专业学习方法与职业规划、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等内容。

  四、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要,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探索E-learning新型教育模式,学院按照“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目标,与中国移动南通分公司合作,由其投入近1000万元对校园网络进行了改造,构建了万兆带宽的主干网络,形成了一个包括认证、监测、追踪、加密、记录、路由管理、防火墙在内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依托先进网络技术,开发了开放式教育资源管理与自主学习平台,集成重点专业建设成果和数字图书资源,建成了开放式、共享型数字化学习中心。数字化学习中心涵盖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等。其中专业资源库主要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验实训条件、职业资格标准认证、专业信息文献、特色资源、行业资源,等等。课程资源库主要包括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考核评价方案、学习指南、教学课件、教学任务单、案例、习题等资源。目前,除个别涉及教师知识产权的内容外,数字化学习中心平台可供浏览、共享的各种教育资源总量达到2.5TB。学院获批为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职业院校分中心。学院基于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的教学成果“纺织服装专业链特色资源库及开放式学习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五、提升师能、强化师德,打造“双师”教师队伍

  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的制度化,满足教师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形成从教师入校教育、首开课培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院级教学名师培养一条龙的培养制度,学院成立了“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协同教务处和人事处开展教师教学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工作。并搭建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四级平台。一是校内通识培训平台,即定期举办“名家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畅谈教育教学前沿,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定期举办“问道在纺苑”,立足服务学院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搭建交流平台,集中教师智慧,从学术角度探讨有关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解决之道;定期举办“教学沙龙”,通过教学研讨、示范课观摩、教学案例分析等,促进教师共享教学经验和理念,引导教师发展教学技能,追求**教学。二是企业工程实践平台,即通过开展“百名教师下百企”活动等形式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跟踪行业企业发展前沿,更新专业知识,增强专业实践能力。三是国内师资培训基地平台,即有针对性地选派专业教师前往国内有关高职师资培训基地,接受专业课程建设、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培训。四是国(境)外研修平台,即安排专任教师,尤其是专业带头人出国出境进修,学习世界先进高职教育理论,接受专业技术的培训,以提高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水平,使他们真正成为专业团队建设的骨干和领头人。

  为共享校企人力资源,学院与区域行业主导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双方组织行为,创新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机制,实行了专业教学团队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制度,定期举办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使他们熟悉和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授课技巧;为规范对兼职教师的聘请与管理,学院开发了兼职教师聘请管理系统,参照兼职教师的学历、职称、工作岗位、工程实践资历及所在企业合作关系密切度,把兼职教师分为专业带头人、兼课教师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并纳入对应的专业教学团队,要求其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实训实习指导和教学资源建设等,并给予其相应的聘期、待遇,分层次进行服务和管理,建立健全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

  六、实践“校厂一体”理念,政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院传承和发扬张謇“校厂一体”的实践育人理念,按照“校中厂、厂中校”模式,政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保证“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强化了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按照“合作共赢、市场导向、开放化”的原则,学院与海门市政府及一些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于2011年达成了政校企共建海门滨海实训基地的协议,由海门市政府在滨海新区无偿划拨676亩建设用地、投资3.5亿元,企业投资5000万元建设一个涵盖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应用、建筑工程、国际贸易等专业,具有“前厂后校”特征的实训基地,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

  学院通过“引厂入校”的形式,与南通纺联服装有限公司、南通裕康纺织有限公司、南通和旺色织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了近15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台湾旭荣集团、圣迪奥时装有限公司等合作,建设了“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服装设计中心”;按照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向嵌入”的原则,与南通通远鑫纺织品有限公司合作,企业和学院分别投入156 0190 2607万元和307万元,建成了产教结合的“生产性教学工厂”;与“同根同源,一脉相连”的江苏大生集团通过建立“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 的合作机制,利用其生产现场,建设企业“教学化生产车间”,每年提供一定岗位接收学生实习;与江苏蓝丝羽家纺公司合作成立了蓝丝羽驻校研发中心;与三菱公司和南通昭阳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对原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和纺织机电实训室进行改造,以企业生产型设备为基础,让学生根据专业学习要求加工和生产产品,实现了“教学做”一体。此外,还建立了有企业人员、教师、学生参与的“教师工作室、学生创业工作室、企业驻校研发中心”等各种类型的工作室。

  七、坚持以赛促教和以赛促改,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学院把职业技能大赛看作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提出了“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的教学改革理念,推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行业标准、职场岗位要求及工作过程对接紧密,并鼓励教师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还组建了技能竞赛研究团队,探索技能大赛和技能教学的规律;设立专项经费,根据竞赛级别给予相应数额的专项经费支持和奖励;将技能大赛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和技能大赛需要,及时增加实验实训工位,更新实验实训设备,有效保证学生的技能训练效果。

  学院在2011年“扬农杯”全国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全能一等奖和团体一等奖;在第四届纺织面料实物设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第四届染整技术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团体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江苏省赛区二等奖;**届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得二等、三等奖各1项、优秀奖2项。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作为江苏省教育厅选派的参赛代表队,以总分**名的优异成绩获得高职组“服装设计”赛项一等奖,以总分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获得高职组“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二等奖;在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纺织面料设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和团体一等奖;在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轻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染色打样学生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和团体一等奖。学院获批“江苏省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荣获“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江苏分赛区优秀组织奖”和“2012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称号。这些成绩充分展现了学院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质,做到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力地促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八、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大学的职责是育人而非制器”。学院从“文化育人、文化兴校”的高度出发,不断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养成有机融合。为弘扬我国优秀纺织文化,传承张謇职教思想,在2012年建校100周年之际,学院建成由“张謇职教思想陈列馆”、“沈寿刺绣传习馆”、“中家纺艺术馆”和“南通色织土布技艺馆”这4个特色分馆组成的,集中国纺织业发展史教育、创作、研究、保护于一体的多功能展馆文博馆,并组建了大学生兼职讲解员队伍。此馆既是对中国纺织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与展示的平台,又是体现学院大学文化建设的窗口,更是促进师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使命感的基地。该馆被授予“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南通“文博之乡”再添光彩。结合专业教育推进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引企入校”建设生产性实训车间、企业驻校研发中心和教学工厂以及“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营造浓厚的职场文化氛围,实现工业文化进校园,工厂文化进课堂;通过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师生创业工作室和开展职业技能大比武活动,加强对学生“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学院深入开展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通过开展“在党旗下成长”、“学党史、跟党走”、“我与祖国共奋进”、“张謇与爱国主义”、“红色经典歌咏会”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忠实的爱国情怀;通过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七彩导航行动”活动以及组建“大学生艺术团”,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格调;通过开展“魅力总裁进校园”、"我的青春故事"优秀大学生成长报告会”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自觉成才;通过开展“纺织科技文化周”、“创业计划大赛”、“社团巡礼”、“基础文明教育月”活动,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学院还通过加强各类学生社团建设,成立了42个学生社团,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突出实践育人。通过制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年度计划,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企业、农村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大学生骨干社会管理创新挂职锻炼”、“南通博物苑大学生志愿者讲解员培训班”、“送文艺进社区(军营)”活动以及组建“《江海晚报》大学生记者团”等,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和素质。

  九、主动服务“国家的走出战略”,拓展人才培养国际维度

  学院利用本院品牌和专业办学优势,加大教师英语授课能力培训力度,推进双语课程建设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加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拓展人才培养的国际维度。学院与荷兰萨克逊大学达成合作开展交换学生项目的协议,涉及专业为现代纺织、国际商务、工程造价、酒店管理。内容为该校留学生来学院学习4个月,学习基于纺织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了解中国文化及中国语言,开拓国际视野,为其未来从事纺织管理和贸易工作打下基础;同时,本院学生可前往荷兰萨克逊大学进行4周左右的交换学习。目前,已接受该校12名纺织管理专业研究生来学院学习。学院与老挝朗塔省教育厅达成招收老挝留学生在工程造价专业进行为期3年的全日制学习的合作模式,即**年主要学习汉语,后两年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养。首批30名老挝留学生将于2013年9月来学院学习。同时,学院与台湾环球科技大学达成了接收本院学生研究的项目。目前学院已选派6名学生赴台进行研修。

  学院还积*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发达国家学位体系,增强办学特色,与澳大利亚中央技术学院达成了开展工程造价专业的“3+0”合作办学模式;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达成了开展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和服装设计专业的“3+1.5”办学模式;与荷兰萨克逊大学达成了开展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计算机信息科学、纺织管理等专业的“3+1”合作办学模式;与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达成了会计专业“3+2”专升硕合作办学模式;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学院达成了酒店管理和国际商务专业的“3+1”合作办学模式;与澳大利亚堪培门学院合作建立了“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堪培门学院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和“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堪培门学院职场健康与安全培训与研究中心”。此外,学院还积*探索引进国际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培训及认证的合作项目,开展“雅思考试”和“海外生存”培训项目,为学生的出国学习与交流提供服务。学院荣获2011年“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荣誉称号。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