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核辐射探测器的应用环境条件及其严酷等级和环境参数,并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核辐射探测器和探测器部件。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 procedures for nuclear radiation detectors
标准状态:现行
替代情况:替代GB/T 10263.1-1988;GB/T 10263.2-1988;GB/T 10263.3-1988;GB/T 10263.4-1988;GB/T 10263.5-1988;GB/T 10263
中标分类:能源、核技术>>核仪器与核探测器>>F80核仪器与核探测器综合
ICS分类:10.040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发布日期:2006-03-02
实施日期:2006-08-01
出版日期:2006-08-01
页数:平装16 开, 页数:34, 字数:64千字
前言
本标准是对国家标准GB/T10263.1一10263.10--1988《辐射探测器环境试验基本要求与方法》(以下简称原标准)的全面修订,并代替原标准.本标准在原标准文本的基础上,总结原标准贯彻、实施的经验,并结合十几年来核辐射探测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发展进行编写。本标准修订遵循的指导思想是突出核辐射探测器(以下简称探测器)的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的特殊性,在环境条件的严酷等级和环境参数以及相应的试验方法等方面实现与国际接轨探测器是核仪器系统探测和测量核辐射的部件,它也可以是独立设计、生产、试验、检验和销售的产品,同一产品的使用环境非常广泛,不同产品之间差别*大。特别是有些探测器对温度变化*为敏感,有些探测器在环境变化时容易受损等。当探测器与核仪器在相同环境下工作时,其严酷等级应高于核仪器;特别是探测器所处的环境条件通常更严酷和更复杂,包括反应堆堆芯、井下、水下等特殊使用环境,可能要经受高核辐射、高气压、水压等环境条件由于探测器使用环境的特殊性,本标准将其环境条件分为基本环境条件和可选环境条件,而将其严酷等级分为A--F共6级。每个等级的环境参数考虑了探测器各类应用环境的需要。A级一E级的气候环境、机械环境、机械活性物质、化学活性物质和生物条件的环境参数主要选自GB/T4796-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参数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idtIEC60721-1;1990),并符合GB/T4798《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IEC60721-3)(共10部分)关于应用环境条件分类和分级的规定;但充分考虑了探测器的特殊适用性。而核辐射照射和光效应的环境参数则按原标准适当修改。F级的环境参数则留给产品标准等技术文件另行规定。本标准的试验方法符合GB/T2421-1999《电〔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则》(idtIEC60068-1;1988)的要求。本标准对多数常用试验项目依据GB/T242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工EC60068-2)(共5。部分)给出了规范、详细的试验方法,而对其余部分试验项目(例如沙尘、水、长霉、盐雾、太阳辐射等),则引用GB/T2423提供的方法并给出试验要点另外,试验方法充分考虑了探测器的特殊性,例如探测器在多数试验中不处于工作状态。本标准对原标准的其他修改如下:-将原10个分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标准名称改为《核辐射探测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增加贮存和运输环境条件,补充了高温、低温等贮存的试验方法;-在使用环境条件中增加可选环境条件及其环境参数,包括气候环境条件中的温度变化、低气压、高气压、浸水,机械环境中的自由跌落以及机械活性物质和生物条件等,并补充相应的试验方法;-将工频磁场的环境条件扩充为电磁环境条件,其严酷等级或环境参数以及试验方法则直接引用GB/T11684-2003《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本标准由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北京核仪器厂、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熊正隆、周家典、李名兆。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