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简介
GB/T30267的本部分为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内的标准接口定义了应用程序接口(API)和服务提供方接口(SPI)。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支持来自多个供方的组件,并通过遵守本部分和其他国家标准,提供了组件之间的交互。在使用一个不包含BioAPI框架的系统(称为框架自由的BioAPI系统)时,其适用的接口只有SPI。应用程序直接以特定平台的方式与之连接。注:本部分的许多条款不适用于框架自由的BioAPI系统的实现。这些已在该条款的开始部分说明。本部分适用于各种生物特征技术类型。它也适用于各种各样的采用生物特征的应用,例如,从个人设备,到网络安全,到大型复杂识别系统。本部分中,一个BioAPI框架支持多个同时存在的生物特征应用程序(由不同供方提供),它使用多个动态安装和加载(或卸载)生物特征识别服务供方(BSP)的组件和BioAPI单元(由其他供方提供),也可能使用一组可选的BioAPI功能供方(BFP)的组件(由其他供方提供),或由BioAPI单元直接管理。注1:凡BioAPI单元由不同供方提供时,均需要一个标准化的BioAPI功能供方接口(FPI)。这超出本部分的范围,但后续部分将详述不同种类的FPI。注2:当BioAPI框架不能应用于系统时,支持多个应用程序和多个BSP的能力依赖于平台,且依赖于所使用的系统集成技术的类型。如果一个完整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将从单一供方采购,特别是当生物特征硬件、服务或者应用程序的添加或交换并不是该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有时称这类系统为“嵌入式系统”)的特征时,那么本部分将不适用(且通常不应被引用)。此类系统的标准不在本部分范围之内,参见ISO/IEC19784-3。定义生物特征应用和生物特征识别服务供方的安全性要求不在本部分范围之内。注:参考文献[2]提供了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安全方面的指南。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性能(特别是在大规模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中提供生物特征识别的能力)不在本部分范围之内。互操作性和性能之间的权衡也不在本部分范围之内。本部分内容给出了版本号为2.0的BioAPI规范,同时也给出了版本号为2.1的增强图形用户接口的说明,还有版本号为2.2的支持融合安全策略的特征说明。其中,有些条款仅适用于其中的一个版本,而有些条款则适用2~3个版本。这一点将在各条款的开头给出声明。注1:早期BioAPI规范并不是国际标准。注2:框架自由的操作规范2.0版本与2.1版本之间的差别仅与生物特征识别类型数值和编码有关。英文名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Biometric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Part 1:BioAPI specification
标准状态:现行
中标分类: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L71编码、字符集、字符识别
ICS分类: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35.040字符集和信息编码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发布日期:2013-12-31
实施日期:2014-07-15
出版日期:2014-07-15
页数:252页
前言
GB/T30267《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程序接口》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BioAPI规范;———第2部分:生物特征识别存档功能供方程序接口。本部分为GB/T30267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IEC19784-1:2006《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程序接口 第1部分:BioAPI规范》、ISO/IEC19784-1:2006/Amd.1:2007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程序接口 第1部分:BioAPI规范修正案1:BioGUI规范》、ISO/IEC19784-1:2006/Amd.2:2009《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程序接口 第1 部分:BioAPI规范修正案2:框架自由的BioAPI》、ISO/IEC19784-1:2006/Amd.3:2010《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程序接口 第1部分:BioAPI规范修正案3:支持证书和安全性认定交换及其他安全方面》。三个修正案的内容,在本部分相应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双线(||)标示。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袁理、杨春林、彭程、霍红文、季佳平、冯敬、金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