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基础研究的发展不是计划出来的
我国科研人员数量稳居世界**,科技论文、专利的发明也名列前茅。“但这只是量上来看的,科技论文的影响力,论文的被引用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都很低,现在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了。”
基础研究是支撑自主创新的接力点,是创新的源动力,但近些年来,社会各行各业都凸显一同病,即浮躁焦虑症。以短平快作为标的考核目标,例如,就高校考核而言:以一年为周期,按发表论文数量、申请到项目经费为**指标,根本不考虑学科之间差异性、论文质量及原创性。这样,造成了老师项目作假和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也给学生树立了非常坏的榜样。
“由于受多方面的因素,如经济效益、学生就业、评价机制等,基础研究的作用和地位逐渐被淡化被忽视,其结果就是影响或限制了应用技术的开发能力,特别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方面。”肖箭认为,就基础研究本身而言,我国做出的贡献太少,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缺乏“一批坐得住冷板凳的人”。
不要为基础研究带上功利的帽子
乔从丰表示,“不要为基础研究带上一个功利的帽子。不要老想着基础研究要为GDP增长做出多少贡献,这样想就有点狭隘了。基础研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副产品,基础研究做雄厚了,自然而然就推了经济社会发展。”他举例说,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各方面都离不开互联网,但互联网的出现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当初的基础研究密不可分。肖箭表示,“要有‘一批坐得住冷板凳的人’,就必须要宽容和允许失败,必须要有科学的评价机制来保障。”基础研究面向一个重大问题或猜想,往往耗费数十年时间,却很难有结果,所以不能以短期效益为评价。基础研究大多是理论研究,论文或成果的影响力和引用率低于应用型成果,不能简单地以数字指标来衡量。
爱因斯坦不是计划出来的
“我们看历史上重大的原始创新的出现,很少是通过计划来实现的。而我们的管理机构要做的是,是尽量让科技界保持平静与稳定,不要让科技工作者为了各种‘科研计划’去努力。”乔从丰反对科技界流行的“计划”模式,他说,爱因斯坦以前只是一个专利局的小职员,他不是被计划出来。
在要求科研人员能坐冷板凳的同时,政府各级管理部门要积*为科研人员创造条件,不能只一味地要求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