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卓绝奋斗,祖国山河换新貌,经济繁荣惊全球,神舟探月传捷报,和谐乐章上九霄。
新中国成立后,举国上下、各条战线、各个方面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走出去,请进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称重计量也昂首阔步、奋勇前进。
一、衡器制造业崛起
生产厂家从原来的几十个变成近千个。有的厂家研制传感器,有的厂家搞配套仪表,有的厂家组装或制造衡器,他们争芳斗艳。就业职工从几千人增加到20多万人。产品种类规格从几十个激增到上千个。机械、电子衡器一应俱全,年产量约千万台(件),年产量上百亿元。不仅满足了国内需要,而且部分外销,其中有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6年,我国约向180个国家或地区出口衡器,外汇达10多亿美元。
二、衡器方面的计量组织体系不断充实壮大
衡器主要用于贸易结算等方面,属法制管理的计量器具。衡器新产品要通过定型鉴定或样机试验。衡器投入使用前要通过首次检定,使用中的衡器要通过周期检定,维修后及出口的衡器也要通过检定。这些工作和任务都必须由计量部门强制进行。
铁路部门的衡器,由国家轨道衡站开展工作;国防军工的衡器,由其指定的技术机构负责承担;还有电子皮带秤等检测中心,全国一盘棋,特殊情况进行专门处理。
三、技术法规立足国内,并与国际衔接
在称重专业计量中,我们积*参照和采纳了OIML有关国际建议,起草制定了非自动衡器和自动衡器等方面的校准规范或检定规程(如数字显示秤、动态轨道衡、定量秤、皮带秤等方面的检定规程等)。它们先后施行,为检测和确定衡器质量、性能及法定技术要求提供了依据和凭证,也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称重计量走进企业,成绩斐然
从日常生活到国防**,从工业生产到科学研究,从交通运输到煤炭冶金,从食品加工到商品贸易,几乎所有领域和部门,都能见到称重计量,其作用不容忽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港口、交通等企业的称重计量不到位,设备简陋、技术落后,造成大宗货物失准。比如某港口出口原油3066万吨,由于油罐误差偏大,导致多付原油22.6万吨,经济损失约6000万元。又如,某港口进口小麦6万吨,亏损约6千吨,经济损失约150万元。20世纪80年代,我国相关行业开始配备现代称重计量衡器,加强管理。1984年,上海港向国外索赔1600美元。1985年,满洲里更新了轨道衡,一年减少了1000万元损失。在对外贸易中,称重计量对维护国家威望信誉、保障经济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内的经济活动中,每年都以亿吨计数,衡器准确与否、误差大小,对于商业交往,企业成本核算,关系*其重大。例如一南方化肥厂,投资48万元,成功研制化肥定量称重系统,运行良好,其自动化、准确度高,节约了外汇,每年减少化肥损失达100多万元。又如,1984年鞍钢厂使用电子轨道衡称煤,每月平均少亏6500吨,年收益达720万元。这样,就为企业节能减耗、增加收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等开辟了新天地。
目前,称重计量与计算机处理、自动控制、信息管理、智能诊断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应用于企业,使之开花结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