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信息产业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版 检测
三位一体,标准为核心
在2006全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会议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指出,污染控制管理将采取以标准为核心,“立法+制定标准+行政干预”三位一体的工作框架。他说,“从源头抓起,立法先行”,在制定《管理办法》后,要在立法的强劲势头推动下,制定出相关的标准,把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的基础夯实。
信息产业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兼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工作组秘书长邢卫兵说,污染控制标准包括设计标准、产品标准、生产环节标准和建设标准等,从设计环节到*后进入消费领域,形成一个全流程的标准体系。这次完成报批的三个标准包括《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和《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还有五个关于无铅焊料的标准正在制定当中。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工作组常务副组长黄建忠告诉记者,信息产业部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的制定工作,其总体思路是积*跟踪、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完成国标委委托的起草电子电器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监测标准的任务;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行业标准。目前,标准组已经积*参与了国际电联(IEC)的TC111组织活动,根据国标委的协调与安排,牵头组织了中国WG3工作组;也组建了电子电器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测定程序国家标准工作组;2004年10月组建完成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行业标准工作组,开始了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检测标准、无铅焊接标准、认证与标识标准等8个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的制定过程一是非常标准、规范,二是公开、透明。标准组的大门是敞开的。据介绍,目前标准组成员已由*初成立时的65家企业、单位发展到现在的102家企业、单位。标准组的有关专家一再强调,标准的制定应尽量和国际标准接轨,力争“等同采用”。
企业“应考”中国检测
电子产品中以铅为代表的有害物质的使用给环保带来了压力。据统计,目前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光每年使用的封装材料中就有将近2万吨的铅。我国是电子信息产品的使用和生产大国,目前各种家电的社会保有量超过10亿台,每年有3000多万台电子产品进入报废期。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若按家电正常使用寿命10年-15年计算,从现在起,我国每年将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600万台洗衣机要报废。此外,近年来我国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消费量激增,更新速度远快于家电产品,目前约有500万台电脑、上千万部手机已进入淘汰期。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目前已到了淘汰的高峰期,因此正确控制电子污染,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升级换代良机?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专家张栋认为,对于电子信息产品有害物质控制,我国企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相关标准、管理制度尚不够完善,有害物质替代技术、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要达到欧盟指令和《管理办法》的要求,不是一家或几家企业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必须依靠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将促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确保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