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小作坊,特别是豆制品小作坊因其“多、小、散、乱、差”,一直以来是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集聚点、政府部门监管难点、也是各类媒体关注热点,由于其业态小、分布散、环保意识淡薄,其环保污染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一直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难点。
根据2017年上半年该局组织的小作坊普查结果,全市共有豆制品小作坊352家,占全部小作坊的35%,这些小作坊年产豆制品约8000~10000吨,现场普查时发现,小作坊周围大多污水横流、随意排放。根据有关资料,每加工一吨黄豆产生的黄泔水、泡豆水和清洗水等废水总量约为原料总重的16~27倍,污染*大的为黄泔水其COD值为20~30g/kg,远高于其排放标准0.05g/kg,可见,豆制品小作坊的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2017年,该局根据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启动了食品小作坊集中区建设工作,建立了湟里牛肉、奔牛羊肉等涵盖“五区一市”的六大集中区,通过 “五统一、五达标”改造、集中人员培训等措施,不但解决了集中区内小作坊的“脏、乱、差”的问题,切实提升了集中区内小作坊的安全水平,同时也为解决食品小作坊的污染问题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行性。但是,六大集中区尚未包含小作坊业态排名**的豆制品小作坊,豆制品小作坊的环保问题依然存在。要解决豆制品小作坊的环保问题,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建立豆制品小作坊集中区,集中解决豆制品废水污染问题。根据《江苏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要求,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改造适合食品小作坊的集中场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鼓励和支持食品小作坊进入集中区经营。可以根据该《条例》要求,建立集中区将豆制品小作坊集中在一起,就可以进行统一的污水处理。由于建立集中区投资大、见效慢,且涉及土地规划指标、用电、用气以及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等诸多问题,目前,豆制品小作坊业主没有能力进行自建,并且也很难吸引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建设,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营造集中区建设的社会氛围,才能开创局面,逐步带动豆制品集中区建立并发展。
2.采取措施,妥善解决豆制品集中区小作坊的生存问题。当前的食品小作坊经营模式是尽可能降低管理、人力、原料成本做出低成本产品,依靠价格进行竞争。把豆制品小作坊引入集中区在提升产品安全水平、解决环保问题的同时,势必会造成其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管理,可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让集中区内的小作坊难以生存。要保证集中区正常运营,在豆制品安全和环保治理上发挥作用,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市场准入机制。通过引导销售端(超市、批发市场、餐饮进货,鼓励他们优先经营集中区小作坊的产品。二是加大宣传。通过各类媒体宣传集中区的产品,把优质、无污染的产品介绍给消费者。三是适当补贴。政府建立补贴机制,在集中区产品没有得到推广和消费者广泛接受之前,给予适当补贴,提升集中区小作坊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