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北京市 食药监局 食品市场处处长,李江参与并见证了北京地区外卖的变化,面对新兴事物,他主动创新,变革工作方法,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两年多的时间,外卖市场从无序到有序,李江紧蹙的眉头终于有些舒展。
2015年下半年,网络外卖在北京兴起。“当时监管中*难的就是缺少法律法规的支撑。”李江回忆说,因此当时市食药监局决定着手研究出台一个网络外卖的 管理办法,以引导当时发展迅猛但又无序的外卖尽快步入正轨,也让市民吃得安心放心。于是李江带着食品市场监管处的几名工作人员跑遍了北京16个区,进行了半年的调研。调研期结束后,文件正式开始起草,并*终形成了5656个字的《北京市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16年3月14日,《北京市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出台,这是全国**关于网络外卖的规范性文件,也意味着北京地区的网络外卖有了监管依据。但办法的出台不是外卖监管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李江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年3·15曝光外卖平台无证无照餐厅后,我们发现很多平台的开办者对相关的管理责任和义务基本上没有了解,更没有设立相关机构和人员开展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为此,李江他们把各大外卖平台聚集在一起,成立了网络订餐平台行业自律联盟。通过这个联盟,各外卖平台在管理体系建章建制、线上审查规范经营者信息公示、配送人员健康及设备卫生条件保障、惩戒等环节都实现了统一要求和标准。如今,再点外卖,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查看到清晰的资质信息,不用再担心点到“黑作坊”.
在李江看来,管理部门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作为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形式主义,更不能懒政,需要主动作为。但同时也不能教条主义,生搬硬套法条,而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消费者消费需求,只要企业能够有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和手段,那就给他们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