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食品药品科普状况调查(2017》发布现场
这项《调查》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中心委托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开展的历时6个多月的调查,通过“定性调查+定量研究”的方式,选取全国一至三线15个代表性城市,采用定点拦截访问+焦点小组座谈会的形式,成功访问了1232位民众,共获取39.2万条数据,结合尼尔森大数据资源及研究技术形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在发布会现场表示:“这项《调查》是食品药品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性调查,有助于掌握和了解公众目前对于‘四品一械’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调查》的发布,对于今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进行科普宣传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做好食品药品等的安全科普需要更了解公众的需求,进而才能有的放矢推行精准的科普,我们的科普传播也要讲‘科学’。”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颜江瑛答记者问
《调查》结果显示,在公众安全意识方面,我国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较强,但安全知识较为薄弱。公众*关注食品与药品安全知识,关注比例在90%左右。对食品和药品安全知识的关注,中年公众强于其他年龄公众,化妆品安全知识的关注随年龄的增加程度有所减弱,保健食品及医疗器械安全知识的关注随年龄的增加,程度有所增强。化妆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受性别、年龄及专业性局限而得到特定群体关注,经济发达城市、女性、青年人安全意识更强,青年女性更关注化妆品安全。
在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内容方面,公众更关注产品原材料质量,原材料/添加剂、功效/营养关注比例位居前列,对生产、流通、存储、问题处理与政府监管等方面虽然也较为关注,但明显低于对产品原材料质量的关注。公众对安全知识内容的满意度评价相对偏低,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内容接触少、太专业、太杂乱、难辨正误。专家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安全知识的可信赖度。儿童食品药品关注度高,聚焦健康性与副作用。公众高度关注以食用油、生鲜、果蔬为代表的生活必需品的安全,观念意识影响消费决策,考虑核心是功效与副作用。
在传播渠道方面,目前已形成安全知识多元化传播渠道,电视及网络影响力并驾齐驱。中老年人易接受传统媒体及线下科普宣传,青年人偏爱微信网站。
《调查》还客观地提出了对我国科普宣传的建议:以公众关心的知识内容为核心,增强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利用权威专家解读,增强科普作品的权威性;重点采用图文、视频形式,通过网络媒体渠道,增强科普作品的可读性和可及性;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有效应对网络谣言。
对此,颜江瑛也指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历来把“做精准的科普”、“让科普更接地气”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每年除了固定要召开的食品安全周、药品宣传月专题活动以外,在日常科普中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比如此前就与百度百科展开合作制作科普短视频。在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还针对“四品一械”编辑了相关书籍,很快就会出版,届时将会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发送和传播。同时,还与一些知名网络视频平台进行合作,将在8月初上线名为“吃货妖妖零”的网络情景剧,通过情景故事让公众了解有关食品药品方面的安全知识。另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中心还将遴选一批专家学者,组成科普专家库,明确专家的权利义务,让科普专家库成为开放式的专家库,随时为宣传食品药品相关知识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