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浑浊不堪的地方加工出来的端午粽子,却在 北京**的商业区朝阳大悦城门前摆摊出售。
5月23日(今日下午,朝阳城管平房执法队会同 食药监局平房所、平房派出所,将这个位于朝阳区平房乡黄渠村南166号院内的一个私自制作粽子的 黑作坊端掉。执法人员现场查扣6大桶原材料,总计3000余斤。
根据《食品安全条例》第59条,食品生产经营条件不符合相关要求,处以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目前平房城管执法队已对2名制假者予以立案查处。
暗访调查
城管接举报 城中村里暗访取证
2、3天前,平房城管执法队接到举报称,在平房乡黄渠村一个出租院内,有人偷偷制作粽子拿到市场去卖,而且销售火爆。
由于不知道线索的真伪,城管队员商量后决定派人摸底。副队长吴建敏告诉记者,选谁去大家犯了难,因为天天外出执法,队员们在辖区里都是熟脸,特别是一些无照商贩,更是认识大多数的队员,如果贸然过去暗访,容易打草惊蛇。
经过周密部署,记者与城管队员小谢一同前往。因为小谢是本地人,他可以以找人的名义接近制假的窝点,即便被人认出来也不易引起怀疑。
前日上午,记者和小谢一同来到黄渠村,黄渠村被两栋高楼包裹在中间,村里都是平房,村里道路狭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城中村,凡是看见有陌生人进入,总有人在后面跟着,“制假者把加工点放在这里非常隐蔽,因为有个风吹草动的,人马上就会逃走”小谢说。
记者和小谢手里只有一个粗略的地址,记者两人在村里转了三圈,也没有找到地方。因为怕打草惊蛇,又不敢贸然询问,所以**次进村没有找到。
三次进村 找到粽子窝点
小谢利用自己对当地比较熟悉的优势,给几个朋友打电话,甚至都动用了父亲朋友的资源,终于被告知要找的地址就在第三条巷子里。
于是记者和小谢第二次进村,但是走进第三条巷子,并没有看到粽子窝点。
“不会错,村里人说的地址啊”小谢嘀咕着,突然想到很可能是找错方向了,应该从村里的另一头进来的第三条巷子。于是记者和小谢修正了方向走进了第三条巷子。
“没错,就是这”刚走进巷子走了10多米,记者就闻到了粽子的味道,在巷子尽头的右侧的院子里,记者终于见到了味道传过来的地方。
小院里随意堆放着铁盆、塑料盆,几个大钢精锅里冒着热气,看见记者和小谢,院子里一男子用警惕的眼神看过来:“你们找谁?”
记者随便编了个名字,男子称没有我们要找的人。于是记者和小谢退了出来。
但因为没有拍摄视频作为证据,对日后处理不利。所以记者和小谢决定再次探访,为了不引起怀疑,改在下午再去。
下午3点左右,记者和小谢再次走进了做粽子的院子,此时院子里面没有人,掀开锅盖,记者看到了满满一锅的粽子,另一口锅里也是粽子。在拍摄了一段视频和几张照片后离开窝点。
执法现场
酸臭味浓 做粽子男子自己不吃
在取证充分后,城管执法人员决定联合其他部门一起对该窝点进行处理。23日下午,《法制晚报》记者跟随平房城管、食药监局,公安等相关部门一起查处了该处黑粽子窝点。
执法人员来到做粽子的作坊,在院子里却闻不到粽子的香味,反而都是阵阵让人恶心的酸腐味。
这个小院呈L形,站在院门口往里,两边都是大锅、麻袋、脸盆等杂物,头顶上晾着裤衩、袜子等刚洗的衣服,地上铺在泥坑里的麻袋上写着“批发芦苇叶”,墙边一个飞满蝇虫的麻袋里露出一摞粽子叶。
院子中间,几块砖垒起的简易炉子上一口大锅里露出粽子。队员上前一掀锅盖,*上面是两块砖头泡在水里压着一块木板,掀起木板,下面是满满一锅粽子,足有两三百个。队员扯出锅里垫粽子的袋子一看,竟然是一个鸡饲料化肥袋。再往里走,一张破桌子上摆着一盘切成一块块的红色小球,上面一层白霜,“这是豆沙馅。”城管队员掰开一个辨认出来,并震惊地发现,馅里还藏着一条小肉虫。更夸张的是,豆馅旁边就摆着一双脏兮兮的塑料拖鞋。
敲开紧闭的房门,铺面而来一股浓重的酸臭味,一名中年妇女正坐在屋里包粽子,案板上到处是散落的江米和红枣。面对执法人员,该妇女连连表示,自己是来打工的。随后,一名男子走进院里,面对执法人员,他**句竟然是“谁告诉你们来这儿的?”
经执法队员询问,该男子表示这个作坊每天能做“千八百个粽子”,基本都拉到附近农贸市场,或者骑着三轮车趁夜间在朝阳大悦城附近兜售。每天卖的还不错。
“这么脏的粽子,你自己吃吗?”该男子摇摇头。
查抄处罚
对相关人员立案处理
朝阳区平房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所长郭存古介绍,这里原料无来源,食品安全危害大。**将没收这里所有工具及原材料,下一步要求其提供身份证立案处罚。城管部门表示,行动共查扣6大桶原材料,总计3000余斤。
根据《食品安全条例》,食品生产经营条件不符合相关要求,处以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平房城管执法队已对相对人进行立案查处。
节前,城管执法部门还将协同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辖区违法行为。
如市民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随时拨打12331食药投诉举报电话,或拨打96310城管热线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