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
中国经济网 韩肖/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
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良好
陈君石表示,当前我国的食品合格率一年比一年高,食源性疾病的患病率也有所好转,政府的投入是有成效的,中国的食品安全情况总体是好的。但同时陈君石也坦言,中国在食品安全领域还存在一定问题,包括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问题、化学性污染问题、非法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还有*近受到政府比较广泛关注的食品掺假和欺诈问题等,其中部分食品
他表示,当前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和中国食品安全的舆论环境密切相关,只有了解了中国食品安全的真是状况,才能进一步来评价当前的食品安全舆论环境。陈君石表示,“我们还能吃什么?”成为了当下比较典型的一句话,有些媒体发布的关于食品安全的负面信息往往会经过社会化媒体迅速扩大,而社会化媒体似乎成为了误导性信息和负面信息的放大站。一个正常的新闻报道,经社会化媒体放大之后效应远远大于这条食品安全信息所直接产生的健康危害,即便没有危害,所引发的产品销量下降、支柱产业受打击等危害也是非常之大的。
对此,陈君石表示,当前公众认为的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在2013年12条热点新闻事件里,只有4条可以称之为食品安全问题,这其中有两条是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新闻,剩下一个大米镉污染和一个地沟油问题。
风险交流是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
谈到如何全力保障食品安全问题时,陈君石表示,风险交流是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政府要将交流和管理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WTO定义,风险交流是指在风险分析全过程中,风险相关的利益方就风险因素和风险认识而相互交换信息和意见的过程,特别的关键词是相互交换信息和意见的过程。
陈君石指出,很多消费者搞不清危害和风险之间的关系,要求政府消除全部危害,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危害无处不在,而政府管理就是要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而交流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有融入性、互动性、很强的专业性。政府就是要改变单方面传递信息的方式,让消费者真正参与进来,同时也符合了消费者知情权的要求。
此外,陈君石特别指出,中国的风险交流工作还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是有机遇蕴藏其中。他表示,政府对风险交流重要性的认识和决心不足,资源能力不具备,缺乏可供交流的制度和机制,资金投入不足,人才以及政府部分的缺失等都是比较重大的挑战。“风险交流的需求十分迫切,政府意识到有需求,媒体也很需要正面的、权威性的、正确的科学的信息,所以需求十分迫切”,而这正是风险交流*大的机遇。
*后,陈君石强调,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中国特产,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但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有严重的误解,这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色之一。当前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危害,但是还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交流政策,策略和措施,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努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