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二孩热”使婴 幼儿食品的市场需求攀升。虽然婴幼儿辅食对婴幼儿的影响没有奶粉那么大,但在孩子家长心目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鱼龙混杂
2月11日上午,记者在市解放大道一家奶粉店里看到,面条、婴幼儿米糊、婴幼儿饼干……货架上,包装精致的婴幼儿辅食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婴幼儿辅食对孩子的健康有好处吗?家长该怎样选择呢?
随后,记者在网上搜索“婴幼儿辅食”,弹出了很多店铺,销售面条和米糊的比较多,价格也与普通产品相差不大,但婴幼儿挂面的价格比普通挂面高出好几倍,有的店铺干脆专卖挂面。一款每盒26元、280g的婴幼儿“营养面条”,记者查询后发现其产品名称仅为“普通挂面、花色挂面”.客服人员解释:“是挂面,婴幼儿也可以食用。”但广告语宣称“专为宝宝设计”.
此外,经查询,很多品牌的产品同样为“普通挂面、花色挂面”,委托生产方也没有婴幼儿辅食类的生产资质信息。还有的品牌的生产厂家显示业务范围为“方便食品”.
据了解,普通挂面做成了各种花样,再套上卡通包装,售价就扶摇直上。记者算了一笔账:带有婴幼儿辅食的挂面,一公斤折合下来售价平均为40多元,而普通挂面一公斤的售价仅5元左右。
条例出台 门槛提高
不过,这种情况将随着《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的出台得到改善。
记者了解到,国家食药监总局日前发布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要求不得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大包装产品且不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终销售包装产品的不予生产许可。
在《细则》出台之前,较之奶粉行业,辅食行业似乎“宽松”许多,利润高、门槛低,没有执行准入标准,也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成了很多食品商的投资目标。一些企业甚至“挂羊头卖狗肉”,将普通米粉、面条“换脸”混在婴幼儿辅食中销售,获取暴利,整个辅食行业品牌杂乱、乱象频现。各种网购、代购、海淘的出现,使辅食产品更是纷繁复杂。家长们费尽了心思,练就“火眼金睛”,努力在众多中外婴幼儿食品中选出适合自家宝宝的产品(如上图。
《细则》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的生产许可要求。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都作了严格要求,包括生产场所、生产设备、生产管理、生产物料、环境及厂房设施等,对生产商的辅食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淘汰一些生产不达标的小作坊、地下厂房、小企业,使辅食行业更规范。
婴幼儿不宜过早食用辅食
“部分婴幼儿辅食标榜‘有料',其实营养不如天然食品,甚至不适合孩子食用。”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史岩说。婴幼儿可从母乳、奶粉、果蔬、肉蛋、主食等天然食品中获取营养,不需要摄入营养强化剂。对于婴幼儿辅食的挑选应少选或不选添加白砂糖和氯化钠的产品。
史岩介绍,婴幼儿可以在6~12个月食用辅食,辅食*好以米粉为主。因为大米中蛋白质的含量较低且许多家庭在孩子6个月以后不会及时补充肉类蛋白质,因此建议家长选购高蛋白米粉,且注重米粉中对铁元素的强化。此外,也可以让孩子增加一些B族维生素的摄入。
“宝宝6个月后对于钙和铁的摄入量增加,辅食添加营养强化剂可以补充。不过,目前国家没有出台婴幼儿辅食配方的标准。因此建议家长带孩子做常规检查,如发现孩子缺乏营养素再购买相关产品。家长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标准是营养均衡,注意搭配。”史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