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负责“食物银行”项目的长寿街道社区基金会负责人徐女士介绍,长寿社区以“分享冰箱”的形式把原本被浪费的或者富余的食物免费援助给社区内的贫困家庭以及老年居民,尤其是孤寡老人。“你看,今天来现场申领食物的大多数都是小区里的老年人,他们做饭不方便,有现成的食材和点心免费分发给他们,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呀。”正在冰箱前负责分发食物的志愿者对记者介绍。
而作为一项长久的公益行为,该项目计划陆续为长寿地区匹配600万元的社会物资,同时通过定点在老年活动室内,有效地在社区进行“惜食分享”理念的倡导,减少食物和物资的浪费现象。“能够领取冰箱内食物的都是小区里困难老人,有的是身体不好行动不方便,有的是子女不在身边。”穿着志愿者马甲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今天记者在现场发现,与早先媒体报道过的西康路“分享冰箱”由酒店工作人员运营不同的是,位于社区内的这台冰箱的管理与运作主要是由社区的志愿者承担,徐女士告诉记者,通过居委会在小区里招募退休老人、全职妈妈、以志愿者的方式让他们“再就业”,使得社区内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这个项目的运作资金由长寿社区基金会与绿洲公益共同筹集,现在**批有五位志愿者,对于每位志愿者每个月会给予200元的补助,原本的老年活动室不仅能看书谈天、如今还有一个小区里的‘食物银行’。”
众所周知,“分享冰箱”这一做法在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运作经验,而在中国还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其中涉及到公益理念的普及、食品安全的保证和长效运作的机制等问题。位于长寿社区的“分享冰箱”作为一个公益试点项目,究竟有何举措呢?
“对于食物我们会有一个分类,一种是包装食品,另一种是未包装食品与速冻罐头,根据食品种类不同决定是储存在冰箱内让人们领取,还是摆在货架上领取。”徐女士指着冰箱对面货架上的饼干、奶粉等食物向记者说道,“这些包装食品都和外面超市内的东西一模一样,大家可以放心领取。”
而冰箱内的食品又如何确保它的安全呢?对于这个居民与网友关心的问题,徐女士表示,“**进入冰箱内的食品来源必须经过项目运营方的筛选与确认,并签订相关协议,确保自己提供的爱心食品必须安全与卫生。保证了渠道的前提下,运营者与志愿者会按照规定,检查早上八点送达的食物和之前剩下的食物。”正如徐女士所说,在冰箱内的每一盒食物都标明了其食用期限。“与西康路放在路边的爱心冰箱不同,这个冰箱的运营更多的是社区,食物来源也更丰富,附近的酒家与大型商超都在加入这项公益行动。当然,也不像路边的爱心冰箱谁都可以领,主要是为帮助社区里的居民提供方便。”
半个小时不到,冰箱内的食物就已经领完了,老年活动室内的居民也准备开始今天的活动。“今天是重阳节,我刚才领了蛋糕和点心,这个节日礼物真好,”聚在门口的三位老人正在分享今天领到的食物,“这个点心晚上可以看电视时候吃,明天我们再来领!”据了解,在试点的基础上,未来“分享冰箱”还将在普陀区其他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