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331批进口食品接触产品不合格 达五年来*高
近年来,进口餐厨具、器皿在我国颇受欢迎,年初甚至有不少中国游客在韩国抢购电饭锅。
逛遍各大精品超市,进口的器皿、餐厨具等商品随处可见。因为来自国外,所以价格也比本土同类商品高出一筹,且大部分商家会在陈列上作特别处理,以提醒消费者这些商品的与众不同。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售价较高但颇受市场欢迎的进口餐具质量却堪忧。
据国家 质检总局于17日发布的《2015年度全国进口食品接触产品质量状况》显示,2015年,全国 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接触产品8331批,批次检验不合格率为7.71%,达五年来*高。
在国内“价高一等”,在海外“被抢破头”,或许,你钟爱的进口商品并不如想象中那般优质。
■记者 朱蓉
【检验】 8331批进口食品接触产品不合格
所谓食品接触产品,是指日常生活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器皿、餐厨具等产品。顾名思义,此类产品会与食品或人的口部直接接触,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
此次公布的进口食品接触产品质量状况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进口食品接触产品108007批,主要包括陶瓷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纸制品、玻璃制品及家电类产品。其中,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接触产品8331批,检验批不合格率7.71%,包括标签标识不合格7751批,安全卫生项目检测不合格204批,主要表现为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超标,塑料制品脱色、金属制品重金属溶出量、涂层蒸发残渣超标,纸制品荧光物质和铅含量超标,家电类重金属超标等情况。
【市场】 进口商品“身价”高,使用不一定称心
商场、超市内,保温杯、陶瓷餐具、饮具、锅具、刀具等是常见的原装进口商品。
在五一商圈内的多家超市,记者均见到了分别产自德国、日本和韩国的食品直接接触产品,专柜售卖位置醒目。
“我爸喜欢用保温杯喝水,之前的太旧了,准备给他买个新的,听说这个品牌的效果好。”罗女士正在挑选的是一款产自日本的保温杯,400毫升容量售价238元,而一个同等容量的普通保温杯售价仅为50元至80元不等。该品牌专柜营业员表示,由于产品是原装进口,而且是“**”,所以价格比较贵,但销量依然不错,“尤其是有特价单品促销时,很快就卖光了。”
受欢迎的还有产自德国的刀具。在另一家商场内,一套动辄上千元的刀具显得档次很高。“都是高端客户买得多,我们本来就是做高端客群的。”品牌售货员如是说。
尽管商家都不自觉地将此类进口商品的身份抬得很高,但花大价钱却未能购买到称心如意商品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家住开福区北部一小区的王女士就表示,出于对某美国品牌玻璃锅的喜爱,花了近600元购买了一个套装,在购买时售后声称即使从冰箱中拿出后直接上火加热也不会爆裂,结果却在自己小火熬汤的过程中爆裂了,“幸好不是炸了,不然还会有人身危险”。
影响
使用不合格产品
将带来健康危害
与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造成“钱白花了”的困扰相比,使用不合格产品过程中不知不觉给自身健康带来的危害更让人忧心。
“此次公布的进口食品接触产品不合格情况主要表现为:无中文标识标签或内容与规定不符,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超标,塑料制品脱色、蒸发残渣及丙烯腈单体超标,金属制品重金属溶出量、涂层蒸发残渣超标,纸制品荧光物质和铅含量超标,家电类重金属超标等。”省质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上述多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产品使用感受,更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
“纸制品多用于桶装方便面、奶茶杯和食品包装袋等方面,如果荧光物质和铅含量超标,不排除有害物质会通过口、鼻、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也有可能渗入到食品中,长期累积将对健康造成危害。”该工作人员称。
据了解,2015年,我国对进口不合格食品接触产品采取了退运、销毁、整改等处理。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口食品接触产品不合格情况逐年增加,虽然对不合格产品实施了退运、销毁、整改等处理措施,但退运情况如何、整改过后的产品在流通领域是否保持了整改合格时的状态等,均需要通过后续监管来跟踪,“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合作,共同强化进口食品接触产品尤其是不合格产品的后续监管,形成监管闭环。”
解读
家电类连续两年不合格率*高
今年年初,国内游客远赴日本抢购马桶盖、韩国抢购电饭锅的新闻引发热议,携带起来并不方便且价格不菲的小家电类产品成为国人眼中的宝贝疙瘩。
不过,*新的进口食品接触类商品不合格数据可能让国外家电的忠实用户们大跌眼镜。在2015年度全国各类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批不合格率对比图上,家电类产品高居榜首,不合格率为4.79%。2014年,与食品接触的家电类产品被首次纳入质量分析的范畴,连续两年不合格率*高,其质量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另外,金属制品、塑料制品分列2、3位,不合格率分别为3.24%和2.79%,日常生活中接触较为频繁的日用陶瓷产品位居第6,不合格率达0.36%。
日韩产品不合格总量占近四成
不合格产品原产国的分布排名上,受到国人关注度较高的日本和韩国分居**和第二位,不合格总量占所有不合格商品39.1%,高达近4成,法国、德国、意大利、泰国、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不合格率也居前十位,超过不合格总批次七成。
事实上,即使偏爱进口家电,消费者选择国内家电卖场购买会更有保障。在原产国购买家电产品,虽然价格相对便宜,但产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售后保修都有诸多不便。“冲动之下海淘了个日本的电动吸奶器,拿到手上却犯了愁,说明书和按键都看不懂,只能自己乱按一通再根据电器反应来确定按键功能。”还在月子里的年轻妈妈李女士说。
据记者的随机采访,消费者前往日韩购买的电器类商品多为母婴、生活家电或美容器具,这些电器多与皮肤直接接触,如果不慎购买到重金属超标的不合格商品,无疑将带来安全隐患。
延伸
越南酸奶等进口零食质量堪忧
除了进口器皿,原装进口食品的质量问题也一直颇受关注。在街头巷尾的进口零食店内、各大互联网电商平台和微商渠道内,各种有中文标签的、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活跃异常。
日前,一批没有中文标签的走私越南酸奶就受到了查处。通过本报记者举报,开福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对东风路一家水果店进行了突击检查,对在售的越南酸奶进行查封。检查过程中,商家表示是在红星大市场进的货,无法提供这批酸奶的进出口以及检验检疫方面的手续。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长沙市场上多数进口零食售卖店和个人网店中销售的进口食品多为红星大市场进货,零售商在进货时一般只关注商品品类和销量,少有索取正规的进口手续。
“基本上直接在红星进货,虽然需要按批发规格一次拿很多货,但价格相对便宜,一般卖家都会建议出目前市场上走红的品种。”一名个人进口零售食品微商表示,事实上自己对产品是否正规并不清楚。
市场走访中记者发现,由于运输、报关报检等时间较长,即使是在大型超市购买的进口食品,也有部分存在保质期临近的商品,多数卖场会将保质期仅剩1至2个月的商品进行5折甚至更低的折扣特价清货处理,有的卖场还专门准备了进口临期食品售卖柜台。
而根据目前进口食品销售相关规定,所有在市场上流通的进口食品均需配备详细的中文标签,如果市民在市场上购买到“裸”着的进口食品,可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