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11月22日电(记者梁军商家销售 假冒伪劣产品、餐馆使用 地沟油、企业偷逃税款……针对社会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甘肃省打造企业“红 黑榜”发布平台,连续向社会发布了一批守信和失信企业名单,引导市民和企业树立诚信风尚。
2014年甘肃省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媒体公示了一份名单,上面刊登多家失信经营企业名称和地址,其中兰州市定西南路王安全牛肉面馆、酒泉路大队长火锅店、七里河永积豆浆店等37家餐饮单位“榜上有名”。
除了餐饮领域,“黑名单”的覆盖范围包括社会的各行各业。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开始,甘肃省采取法院、商务、农牧、环保、工信、工商、国税、地税、质检、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广电多个部门联合,集中通报诚信“红黑榜”名单。
目前,甘肃省已先后4次发布诚信“红黑榜”,共褒扬诚信“红名单”企业和单位423家,曝光诚信“黑名单”企业和单位206家。
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处处长杨晓莉介绍,“红黑榜”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许多餐饮单位因食品经营违规上了黑名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部分失信者甚至被踢出餐饮界,5年内不得再次经营。
这一份“黑名单”,不止是惩戒处罚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经营者们起到了震慑作用。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川菜馆的魏老板说,黑名单曝光对信誉造成的损失不可低估,“上了黑名单,生意就没得做了。”他说。
而登上“红名单”的诚信企业不仅赢得了业界尊重,还可以享受许多实在的优惠。甘肃省工信委将“红名单”企业作为诚信示范典型,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宣传,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大地激发了全系统的创建热情。
“红黑榜”名单使全社会对诚信建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失信行为和失信者形成了高压态势。一些被税务部门因欠缴税款、催缴无果而曝光的企业,为了挽回负面影响,多方筹措资金,主动到税务部门缴清应纳税款、罚款及滞纳金,并再三请求撤出“黑名单”。
甘肃省文明办介绍,下一步甘肃省将把诚信建设融入当地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纳入市场经济活动的各环节,把诚信实践延伸到所有机关单位、工矿企业和经营场所,引导人们遵德守法、诚实守信,自觉抵制失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