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吴珊
近年来,海淘热带旺了进口零食市场,广州街头的进口零食店也越开越多,大有遍地开花之势。
在不少人眼中,进口零食意味着安全、时尚、价廉物美。然而,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广州街头的零食店中,商品无中文标签、无进口批件、国货充洋货等问题突出。
国产零食冒充进口食品
从鹭江地铁站出来转到下渡路,短短几百米就能看到两家进口零食店。在宝岗大道附近的一条马路上也有三四家。记者发现,价格低廉是这些店铺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10元就可以买到两大排进口牛奶饮品,价格比超市便宜近一倍。“店里商品来自世界各地,保证全部原装进口,质量可靠。”宝岗大道附近的一家零食店店员告诉记者。
但是,这些外表光鲜的小店,卖的食品并非都是进口的。市民陈先生向羊城晚报记者投诉称:“这些店的装修风格和货品摆放形式与香港店铺非常相似,让人感觉这里的东西也像香港一样全都是进口货。”几天前陈先生买到一瓶“韩国 蜂蜜 山楂茶”,“包装上满是韩文,但细看却是中国制造”。
在陈先生的引导下,记者来到下渡路这家名为“零食世界”的进口食品店。在*里面的货架上,记者找到了陈先生买的“韩国蜂蜜山楂茶”。外包装上,品名处写着几个韩文大字,翻译过来是“蜂蜜山楂”,下面则有几排韩文小字,侧面还有一段韩文说明。陈先生说,一般人看到包装都会认为这是一瓶韩国进口蜂蜜山楂茶。但陈先生发现标签的右下角有几排非常小的汉字,上面写着生产者名称:浙江常山县某公司;地址:浙江常山县某处;商标持有人及技术提供:天津某国际贸易公司……
为了彻底搞清楚这瓶怪茶的身份,记者拨打了标签上的“全球服务热线”。这是一个400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女士。据她介绍,他们是这款产品的经销商。那么,这款产品真的是韩国制造吗?对方很肯定地表示:“这个是国产的,不是进口的。”
在店中,记者还发现了另外一些“山寨进口零食”。比如,某款果冻外包装上写满英文、日文、韩文,而背面的中文标签生产商却为福建某企业,还注明国内生产许可证QS编号。一款盒装红豆布丁,上面的韩文标签仿佛表明其“韩国身份”,仔细查看中文标签却发现是“福建制造”。
不贴中文标签问题突出
记者走访发现,这些进口零食店还普遍存在无中文标签现象,有的店甚至拿不出相关零食的进口批件。
在“零食世界”,记者发现另外一款韩国蜂蜜柚子茶。与山楂茶不同,这款产品的外包装上全是韩文,在上面贴有一个方形的中文标签,标签上产地注明为韩国,经销商为广州市越秀区的一家贸易商行。记者拨通了该贸易商行的电话,接电话的男子表示,这款茶是他们经销,原产国确实是韩国。记者表示想看一下这款茶的进口批件,对方却表示“要先查一查”。记者追问到底有没有批件,对方才慢慢吞吞地表示:“有的有,有的没有。”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零食世界”对面另一家进口零食专营店,该店门口堆放着大量盒装糕点。店员称,这些糕点是越南原装进口的榴莲威化,10元一包物美价廉,每天都卖出许多包。查看后记者发现,这些越南威化都没有中文标签。对此,店员先是回答说:“本来就没有啊。”随即又改口说:“有的,不过没有贴,太忙了没时间贴。”
根据我国《 食品安全法》与《预包装食品通则》,进口食品外包装必须贴有中文标签。如果没有,海关检验检疫时会要求补贴,标签不合格的还会处以退货或销毁处理。值得关注的是,从正规渠道入境的进口食品还须有相关进口批件,如果消费者需要查询,商家有义务出示。
走访中,有消费者提出,一些进口食品中文标签中常出现“香港某公司监制”的字样,而实际的生产厂家却写着内地某家工厂。有业内人士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这些都是营销手段,目前有省市已禁止在食品上打“监制”信息,比如深圳市关于“食品委托加工备案”中就明确规定:“对产品标注样式上标有‘监制方’或‘出品方’等不易清楚表明委托双方经济关系的字样,不予接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