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深入推进“五水共治”,近年来,海宁市将
海宁市坚持标本兼治,全面提高综合整治强度。该市完成《海宁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划分方案》编制和专家评审,同时完成《海宁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根据《保护规划》的要求,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别划分为自然生态红线区和生态功能保障区,严格饮用水水源地建设项目准入,并加大对水源保护区的执法力度。截至去年底,当地14家需整治企业已基本完成整治,通过自我排查新增加的20个环境隐患治理点也已全部完成关停或搬迁。海宁市今年在长山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划出饮用水源核心保护区,即为饮用水源生态修复的范围,总面积约为1600亩,结合生态修复的标准和要求,委托设计单位对核心保护区实施硬隔离和生态修复进行初步设计。
与此同时,海宁市强化精细治理,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居民生活污水治理及生态湿地建设精细化。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河道两侧200米范围划分为禁养区,目前该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所有350家畜禽养殖场已全面关停;在全省**启动实施基本农药集中配送零差价销售和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工作,目前该市已有161个行政村、173个农资网点开展此项工作,实现“全覆盖”。明确将饮用水源保护地居民集聚区生活污水治理列为海宁市农村生活污水连片治理工作重点,加快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步伐。长水塘生态湿地主体工程目前已投入运行,累计完成投资33715万元。据监测,通过湿地生态处理后流入第三水厂取水口的水质,COD、氨氮和总磷指标改善明显,今年1至6月取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三类水168天,四类水13天,三类水占比92.8%。
此外,海宁市还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区域联动,不断加大监管保护力度。该市与桐乡、海盐和余杭等地均签订边界联合执法协议,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双方环保部门每月定期对两地跨界河道实施联合执法检查和巡查,每季度召开一次执法检查工作例会,共同商讨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同时,注重应急防范。海宁市投资近400万元,在两个水厂取水口建立2座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指标11项,目前该项目已投入正常运行,相关监测数据均能实时传送,有效提升水质预警和应急能力,为保障水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除了每季度一次的例行监测外,针对存在风险隐患的水源,当地还开展不定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