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
"变了味"的保健食品
春节前后,保健食品又开始热销。在省城一所大型药店里,保健品专柜前不少顾客在精心挑选着合心的商品。"准备给家里的长辈买几盒保健品,想选择一些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之类的。"市民靳德秀告诉记者,"一般买这些东西,主要还是看广告,广告做得多的品牌,购买的时候就感觉熟悉一些,也会更关注。当然,有一些保健品是不是真正能够像它所宣传的那样,用料正宗,加工合格,其实心里也难免犯嘀咕。"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消费者均表示,所购买的保健食品是否安全可靠、真正具有保健功能也是他们*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这一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并非多余,的确有一些不法商家悄然将黑手伸向了这一充满商机的"大蛋糕".
前不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我省保健食品市场进行专项监督抽验,抽取了抗疲劳、减肥、调节血糖等三类保健食品的51个品种进行了抽检,*终在10个品种中发现存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问题。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检测报告显示,非法添加的化学药物主要是西地那非、他达拉非、西布曲明、盐酸二甲双胍等。
据悉,此次抽检中发现的问题企业与产品主要包括:在标示生产企业为咸阳秦昆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20090213,批号为110505的阳参精沛辅美牌洋参芪杞胶囊中,检出了西地那非;在标示生产企业为广东广济堂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 (2000第0347号,批号为100606的沙淇螺旋藻减肥胶囊中,检出化学药物咖啡因、酚酞、盐酸西布曲明。标示生产企业为北京龙都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20060067,批号为20101008的三清降糖王普尔胶囊中,检出化学药物盐酸二甲双胍。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故意夸大疗效,在里面随意添加短期内见效快、副作用很大的化学药物,会为消费者埋下很大的健康隐患。"省食药监局稽查处副处长薄继宝介绍。
非法添加 为害不浅
据薄继宝介绍,目前,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情形主要集中在调节血糖、减肥、抗疲劳等类型的保健食品中。比如,在调节血糖类保健食品中添加降糖药;在减肥类保健食品中添加利尿剂或兴奋剂;在抗疲劳类保健食品中添加西地那非或近似成分等。此外,又比如在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中添加安定类药物;增高类保健食品中添加生长激素;免疫调节类保健食品中添加中枢食欲抑制剂等。
食品药品专业检测人员告诉记者,西布曲明、他达拉非和西地那非等化学药物,短期服用不会产生明显危害,但长期服用会对身体造成*大损害。如西地那非会损害人体肾、肝脏等器官;西布曲明会危害人的心脑血管。在减肥保健品中添加利尿剂,可以通过促进排尿降低体重,但是长期服用会有口干、心率不齐、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在改善睡眠保健品中添加安定药物,长期服用会有视物不清、便秘、头痛等不良反应;在增高类保健品中添加激素,长期服用会使人体代谢改变,导致儿童性早熟,增加患癌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的几率。
"随意添加违禁药品实际上跟滥用处方是一样的,这些处方药成分被添加后,在使用中无法控制用量、用法,很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出现损害消费者的肝、肾等情况。"薄继宝介绍,"比如,在减肥类产品中出现的麻黄素,可以令中枢神经兴奋,提高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从而促进减肥功效,但它是制造冰毒的原料之一,属于国家管制药品,长期使用会影响心率,甚至危害生命。"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省食药监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处长王鲜梅介绍,"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也就是说,保健食品是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产品用来治病,这其实是陷入了观念上的"误区".王鲜梅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保健品一定不要被眼花缭乱的宣传所迷惑,首要之举是看清其批准文号。目前,保健食品是两种文号,2003年之前的是国食健字,2003年以后是卫食健字。其次,要留意购买的保健食品上是否有一个统一的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还有关键的一点,保健食品不能宣传可以治疗疾病,如果某个保健食品出现声称可以治疗疾病的字样,则一定要格外谨慎。"王鲜梅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我国目前只允许生产有下列保健功能的产品,即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清咽润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抗突变、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美容、改善胃肠道功能等,共有22种保健功能。对于消费者而言,要按照自身机体特定条件和要求,选购适宜自身保健功能的食品。
斩断伸向保健食品的"黑手"
2010年,全国保健食品生产、销售企业的总营业额已达到了1500亿元。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省城多所药店,保健食品的销售收入已经占到了药店总销售收入的8%至10%.保健食品的消费有着巨大的市场,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供销两旺的市场无疑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食药监局局长赵光国坦言,"当前,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食品添加剂(非批准等其他成分,虚夸功效、虚编疗效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屡有发生,已成为影响保健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为净化全省保健食品市场环境,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根据相关规定,在深入调研、总结监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已于去年12月中旬制定出台了《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管理办法》,采用责令下架、暂停销售、责令召回、媒体曝光等行政措施,严厉查处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为。
据了解,去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对450批次7类功能保健食品开展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后,又增加了群众反映强烈的抗疲劳、减肥、辅助降血糖3类功能保健食品,抽样51个批次进行了专项检验。对存在不同程度非法添加药物的14个批次的产品,按照产品标示的产品名称、批准文号和生产企业在国家局网站进行了核实,并向产品所涉及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企业进行了确认。对在专项整治行动中查出的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10种保健食品予以公告,禁止在全省销售,并提醒消费者注意识别,谨防上当受害。记者 秦 洋 通讯员 李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