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小作坊全力堵不如合理疏

百检网 2021-11-15
    去年,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 食品安全问题红灯频闪。福寿螺事件、有毒多宝鱼、红心鸭蛋、瘦肉精等一系列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新闻引起市民的关注。如何让市民吃得放心,成为监管部门的头等大事。

    今天上午,正在参与本报春令热线“超市闪电”  特别行动的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督管理处处长朱明就读者关心的当前食品生产监管的重点问题,作了分析解释。

    滥用食品添加剂添加危害

    “同‘苏丹红一号’用于食品加工的事件类似,我国还存在很多滥用、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将化工产品用在食品生产中的情况。”朱明说。

    市质监局食品生产监督所在执法过程中发现,一些小作坊企业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库房中存放的防腐剂、保鲜剂、漂白剂等产品包装混乱、标识不清。有的生产者为了增加食品保质期,或使食品外观更鲜亮,故意过量使用添加剂。

    朱明介绍,去年,市质监局对本市膨化食品、糕点、饼干等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专项检查,结果发现少数企业没有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食品铝残留量超标。今后,市质监局等相关部门还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滥用添加剂等威胁食品安全的行为。

    小作坊不能“一棍子打死”

    “八成以上的食品质量问题,出自于不规范的小企业、小作坊。”朱明介绍,日常食品,如油、盐、酱、醋、豆制品等,七八成来自作坊式食品加工企业。这些小企业往往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肇事者。

    朱明认为,作坊式食品企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很多小企业生产的是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深受老百姓欢迎,比如奉贤的白切羊肉、青浦的扎肉等。关和停等“堵”的办法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疏”。“我们的监管方式正在发生转变。”

    嘉定区过去有3家作坊式豆制品加工厂,硬件设施简陋、违法使用锅炉、用井水浸泡黄豆,有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监管部门“软硬兼施”,先关停企业,再帮助他们,以股份制形式集资重新建造厂房,确立集中生产、分开销售的模式。通过合并联营,3家无证企业成立了上海弘益豆制品服务社。目前,服务社覆盖了原先无证无照的小企业的销售面,保障了豆制品的质量安全,满足了区域内豆制品的需求。

    “气象观测站”护卫食品安全

    朱明认为,就像建立气象观测站,能做出天气预报一样,食品安全领域也可以有自己的“气象观测站”,通过监控全球食品安全网站和行业动态,预测潜在的风险。“比如,欧洲一些国家对果脯蜜饯中二氧化硫超标发出警告,就可列入我们的食品安全‘气象观测站’,进行风险预告与分析。”

    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市质监局将整合本市现有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食品安全研究机构等相关资源,建立上海市食品生产安全评价中心。

    朱明介绍,上海市食品质量检测的重点已经转向生产加工领域。“去年底,食品质量监督所添置了一部食品生产监督车,帮助执法人员直接‘打入企业内部’。”检测车间里的空气质量,监督工作人员二次使用消毒剂,确保食品在合适的温度下加工,这些工作都能在食品生产的流水线上完成。“如果已经造成严重后果,再查处就来不及了。”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