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大变局下纺织服装行业的创新发展”论坛在“助力河南服装产业——2020品牌服装直播大会”期间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作主题演讲。
大变局下中国纺织行业的创新发展与展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孙瑞哲
2020年6月2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相聚西平,交流当前形势、共话产业未来。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的关口。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已近千万,超过全球人口总数的千分之一。在百年变局的大图景下,新冠疫情无疑已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重要变量。世界银行6月8日发布的*新《展望》预测,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陷入二战以来*严重衰退,人均产出下降的经济体比例将达到152 0173 3840年以来的*高水平,至少60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将首次经济集体收缩。发展压力之下,一些国家为了短期利益,逆潮流而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深化。全球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这些的大变局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人类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一切政治经济活动的**价值一定是为人民谋幸福。纺织服装行业,以“真”“善”“美”为价值追寻,正是这样一个为中国和世界人民谋福祉的产业。
01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责任与使命
纺织服装行业的责任与使命在于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样的责任和使命集中体现在三大关系。
一是产品与人的关系。这本质上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给的过程就是产品要素持续满足需求的过程。纺织纤维材料从用天然、仿天然到返天然、超天然的演进,背后是人类生存需求、生活需求、品质需求、发展寻求的升级。纺织品服装作为一种多元价值载体,其对功能多元、形式美观的追求,本质上反映的是人们对“品质、品味、品行”价值探寻。随着功能、性能的提升,纺织产品在国计民生领域和重大战略领域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纺织产品是科技与时尚的深度融合,是生产、生活、生态的发展美学。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不会逆转,纺织产品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二是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是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企业构建着社会生态。在适应与构建的过程中,纺织企业与社会实现着精神与物质的交换。纺织企业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作为重要民生产品的供给主体,纺织企业持续创造着物质财富,繁荣着区域经济,带动着相关产业发展。纺织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输出者。从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到设计创新、模式创新,从基础研究、生产管理到数字经济,纺织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活力。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区域化程度高的特征,更使得纺织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纺织企业是社会责任的重要承担者。巨大的经济体量、就业容量,高度的国际化、市场化程度决定了行业企业是推进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阵地。
三是产业与国家的关系。纺织工业是产业报国和强国富民的有力承担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业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完备产业体系和体系化的创新能力,使得纺织工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是*有潜力**实现强国建设的工业部门。行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力量。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和民生产业,纺织工业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行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作为国际优质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纺织工业有力推动着相关国家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发展。行业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力量。作为文化载体,行业的发展承载着当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应该讲,纺织行业的责任与使命、价值与担当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面对疫情冲击,中国纺织行业积*作为,在保障生命健康、稳定民生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月1日至5月31日,中国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其中,口罩706亿只,防护服3.4亿套,有力支持着全球疫情防控。行业的发展*大的推动了“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的落实。
02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成果,行业生产秩序已基本恢复,内需市场也逐步回暖,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已出现边际改善。尽管仍然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但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
生产增速有所放缓。纺织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正常水平,但生产增速降幅持续收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5月,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减少8.2%,降幅较1~4月收窄3.1个百分点,5月当月增速转负为正。其中,产业用、化纤和长丝织造行业成为主要增长动力。5月,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业在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集中生产带动下,呈现88.3%的高速增长;化纤长丝织造及印染精加工业在内需消费逐步恢复作用下,呈现6.7%的增长,累计降幅收窄至2.9%;化纤业在下游市场拉动以及原油价格上涨带动下,呈现4.3%的增长,累计降幅收窄至2.9%。服装服饰业和家用纺织品业受终端需求萎缩影响,1~5月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减少12.8%和10.6%。纺机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减少20.8%。纺织行业主要大类产品中,除无纺布外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减少。1~5月,规模以上企业化纤、纱、布、服装产量同比分别下降3.2%、18.1%、27.6%、17.9%。
市场需求不足,但降幅持续收窄。受疫情影响,纺织服装类商品内需消费依然较弱,线上线下销售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但降幅有所收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5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3.5%,降幅较1~4月收窄5.5个百分点。为弥补线下损失,纺织企业普遍加强线上渠道建设,网上零售降幅持续收窄。1~5月,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6.8%,降幅较1~4月收窄5.2个百分点。
2020年“618购物节”,京东、天猫累计下单金额分别为2692亿元、6982亿元,均创新纪录,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位列全网零售额**。在防疫物资出口拉动下,行业出口降幅逐步收窄。根据中国海关快报数据,1~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961.6亿美元,同比减少1.2%,降幅较前4个月继续收窄8.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额同比大幅增长21.3%,在出口金额中的占比提升至60.3%;服装出口持续下滑,出口额同比减少22.8%。
投资规模大幅减少。疫情影响下,行业企业普遍缺乏投资信心和能力,投资规模大幅萎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推算,1~5月,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减少30.5%。分行业来看,纺织业、化纤业和服装业投资额同比分别减少26.2%、23.2%和39.2%。分地区来看,东部沿海五省中,除浙江省外投资总额均明显萎缩,江苏、福建、山东、广东省服装服饰业投资额同比分别大幅下降68%、44.9%、50.4%、80%。
中部地区中,湖北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纺织业、服装业和化纤业投资额同比分别减少75.2%、69.8%、62.4%;安徽、河南省服装业投资额同比分别减少47.9%、31.4%。西部地区中,新疆三个子行业投资额均为负增长,四川省化纤业投资降幅达70.5%,由于基数较小,陕西省、甘肃省投资增速较高。
效益情况明显恶化。在需求严重不足、产销大幅下滑的情况下,纺织企业收入大幅缩减,利润严重萎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4月,全国3.3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42.5亿元,同比减少19.7%;实现利润总额377亿元,同比减少32.1%。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2%,低于上年同期0.5个百分点。纺织12个子行业中,除丝绸和产业用行业利润实现正增长外,其余行业效益情况均承压。其中,化纤、纺机、棉纺行业效益恶化情况较为突出。具体来看,化纤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0%;纺机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6%;棉纺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9.2%。1~4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亏损面达到33.3%,较上年同期扩大11.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加44.1%。企业总资产周转率、产成品周转率分别仅为0.9次/年和10.3次/年,较上年同期分别放缓22.7%和27.5%。企业三费比例为7.5%,高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
面对疫情下的巨大压力,行业企业积*推进领域创新、渠道创新、市场创新。许多企业以疫情为契机,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向医疗防护用品市场拓展。围绕渠道创新,行业企业以高性价比的产品供应链为依托,积*布局直播电商,通过强化互动体验创造需求。目前,服装类商品已成为直播带货中交易额*大的品类。在市场调整上,很多外贸型企业通过自身调整、借助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推进出口转内销的调整。
0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形势
疫情之下,世界百年变局的特征更加明显,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更加突出。面对**复杂的形势,我们要从纷扰中辨明趋势,在变局中谋开新局。
(一)要适应生产格局深刻调整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以全球价值链合作为核心的产业分工和利益格局发生改变。这使得部分国家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将全球化的一些弊端放大,进一步强化了贸易保护主义氛围。一些国家开始寻求在效率和安全之间实现新的平衡。构建多元化、安全可控的供应链正在成为全球产业政策的重要方向。比如,近期英国制定“保卫工程”计划,就意在降低对中国等主要进口国的依赖。美日等一些国家也在试图引导制造业回流。供应链布局是市场规律长期演化的结果,中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短期不会改变。但降低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成为一种选择。这意味着中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中低端位置谋求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加快向产业升级是必由之路。
(二)要适应市场格局深刻调整
世界仍处在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市场需求持续下行。疫情的蔓延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纺织服装消费的萎缩。4月,美国服装服饰零售额同比下降89.3%,日本、欧盟纺织品服装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53.6%和62.8%。从传统百货到时尚零售,都在承受巨大压力。PVH集团、INDITEX集团、GAP公司等**财季销售额下滑幅度超过40%。很多品牌商和贸易商取消订单,产业链受到直接冲击。ITMF对世界6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2020年5月20日到2020年6月8日,企业订单平均降幅超过40%。预计,2020年全球企业营业额平均下降32%。全球需求不振正成为一种长期存在。内需市场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另一方面,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向区域化聚焦。全球货物贸易的区域内交易占比正持续上升,成为全球化的新特征。2018年以来,CPTPP、EPA、USMCA等自贸协定相继生效,EVFTA和RCEP也将于今年生效。市场格局的调整将对纺织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要适应要素格局深刻调整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技术创新正在引发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科技已成为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变量。产业的发展方式与产业边界都在深刻调整。从供给看,技术的交叉融合使得智能纺织品、多功能纺织品大量涌现,产品内涵不断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产业链各环节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变,产业供给的精益化、柔性化、服务化水平不断提升;绿色纤维制备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绿色印染技术、纤维回收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产业化应用也在不断深化。从需求看,技术驱动下,行业的资源组织方式、与市场的连接方式发生深刻调整,场景经济、网红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新尝试快速发展。特别是疫情期间,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网络展会等模式创新,有效弥补了线下渠道停摆的空白。行业必须加快适应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格局调整,努力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获得竞争优势。
04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具有显著优势
变局之下,中国纺织工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潮流没有改变。行业发展具备显著优势,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变化。
一是制度优势。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行业发展的*大优势。这一点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完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资源效率和企业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法治化进程不断推进,竞争中性的环境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更加规范,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开放化力度不断加大,从商贸到金融,整个经济开始进入以规则、制度开放为基础的新阶段。制度的不断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是产业优势。拥有完备、健壮产业体系的优势在疫情之下更加凸显。从原料供应、设计研发、到纺织染加工、三大终端制造、品牌运营零售,中国纺织工业已经形成了全球体量*大、*完备的产业体系。这保障了行业的独立性与安全性。以此为基础,纺织行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全产业链闭环创新能力的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流程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得以快速产生和应用转化。文化创意属性使得行业沉淀了大量的设计、创意、IP等资源。体系化创新优势使得中国纺织工业正日渐成为全球纺织产业创新的重要来源。
三是市场优势。我国拥有全球*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其中,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累计增长2.9 %,达到1.35万亿元。庞大的内需市场为行业更好发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效应提供了支撑。多层级消费是国内市场的重要特征。依托全球*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下沉市场的潜力也在释放。网络消费日渐成熟,跨国消费快速发展。多元化需求催生多维度创新。内需市场正在形成产业高质量循环的基石。
05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创新发展与未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行业建设纺织强国的关键之年。尽管当前外部形势复杂,但整体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适应变局、赢得未来,需要我们围绕“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定位,把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摆在产业核心位置,以新的眼界、新的格局、新的胸怀,切实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体系化创新,以基础能力为核心打造产业新供给。要强化产业制造优势,持续推进产能升级、精益发展。优化产品供给,注重技术和设计在产品中的创新应用,不断丰富品种、提升品质、增加价值。强化原始创新和基础创新,减少卡脖子项目,重点发展纤维材料、智能装备等战略性产业相关领域。树立文化自信,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纺织工业文化,以“大师、**、大事”为抓手,推动趋势研究、设计能力和品牌建设。巩固体系优势,推进集约化发展,提升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效率,实现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发展集群经济,积*推进***先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产业供给体系。
聚焦市场化创新,以国内需求为基点形成产业新循环。市场需求是产业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阳光雨露”。新形势下,行业应该发展立足国内市场的开放型经济,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内需市场与全球市场之间的关联关系,推动内外贸易资源与市场对接,降低转化成本。加大产业开放力度,实现产品、技术、产能、品牌、资本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流动。一方面,更好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正向作用,以国内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和贸易升级。另一方面,更好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差异化、多层级的特征,以需求为导向带动多元化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聚焦数字化创新,以数字经济为底色培育产业新动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经济技术变轨的大趋势。数字经济的融入赋予了产业重新架构比较优势、实现“非对称”赶超的机遇。一方面要强化行业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发展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另一方面,围绕智能化装备、智能化运营、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服务强化应用创新。推动产业组织方式与市场连接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互联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制造新模式,打造智慧化、柔性化供应链。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在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培育直播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社群经济等新业态、新场景。
聚焦可持续创新,以社会责任为重点创造产业新价值。价值向善是纺织行业*鲜明的特征之一。全球看,企业社会责任正在全面纳入行业的生产体系、价值体系和创新体系。我们要持续丰富行业社会责任的工具和方法,进一步推动社会责任融入到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中,融入到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推广中,融入到价值链和产业链各环节中。深化人本责任,以产业创新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注重发展的普惠性,推动产业扶贫、就业优先政策落地。深化环境责任,强化清洁生产和绿色创新,积*打造行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深化市场责任,完善行业诚信体系和信任机制,推进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让我们顺应趋势担责任、集中力量抓创新、协同资源促发展,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