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绍兴英吉利印染有限公司智能化成果喜事连连:绍兴柯桥建起全国**“印染大脑”的新闻占据了浙江日报的头版。同时,企业又拿到了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系统评定证书。
绍兴英吉利印染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老牌印染企业何以焕发智能新机?带着好奇心,我们来到英吉利一探究竟,和包海英董事长进行两个小时的交谈后,原先的疑惑一一解开。
历经两次搬迁,见证行业集聚
每每回旧址瓜渚湖,看着景色迤逦的风景区,包海英打心底里高兴,“为了这份美,我们当初搬迁是搬对了。”
2001年前,英吉利的前身绍兴县双梅印染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柯桥瓜渚湖畔。在印染厂效益*好的“金三银四”时分,政府提出紧急拆迁。“那个时候是真的难,要把旧厂腾空,新的生产也要抓起来,但是答应政府的,我们企业一定想办法做到。”八个月后,包海英跑赢了这场迁徙,新厂房在柯西盖起来了。
有大局意识,不给政府添麻烦。包海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3年印染企业集聚滨海工业区的时候,英吉利也是**批入驻的企业。如今的英吉利占地78亩,生产运作井然有序。“吃亏是福,顺势而为,回过头来看,两次搬迁也成了我企业的发展转折点。”
品读万卷书,亦行万里路
印染是一个男性居多的行业,为了更好地带领员工,包海英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汲取新的知识。早在2004年,包海英就特地去浙大进修了MBA课程。酷爱读书的她在办公室也放了各类书籍,历史、政治、管理……涉猎之广,“传统的文言文书籍其实有非常多的精华,老祖宗的智慧教了我很多。”
作为一个女人,包海英是感性的,作为企业家她又能时刻保持着理性。从刚入行时凡事亲力亲为,到带领几百号员工创造佳绩,包海英将书本教给她的,都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并不断自省、调整自己,隐形的财富发挥了巨大作用。
“管理员工是顺应员工的天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潜能和积*性。”在“印染大脑”的创建过程中,数据分析的维度很多都是一线员工和管理者共同参与提出的,这也让“印染大脑”能更好地产生实际价值。
难舍印染情,推动促转型
扎根二十余年,包海英对行业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怀,殷切地希望它能更好地走下去。知天命之年,包海英吸纳了时新的工业互联网思维。老公王文俊先生也在这个时候,从创业成功的信息化企业来到染厂,共同摸索染厂的转型之路。自2016年起,夫妻俩推动企业进行ERP系统管理布局,为“印染大脑”的萌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印染行业是一个被很多人误解的行业,”包海英说道,“作为一个老印染人,‘印染大脑’是我们的一次积*尝试,希望接下来政府能积*推动行业的智能化进程,让印染脱掉传统的高污染帽子!”
当中国轻纺城集团纺织产业大数据中心主任张晓明博士提出设想时,鲜有企业愿意把生产数据拿出来,而没有数据系统就不能落地,与企业生产发生化学作用。包海英却大胆作出了所有数据全部透明的承诺,又陆续投入400余万元,仅半年的时间,“印染大脑”就投入了车间,所有数据的实时变化并预警,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了。
“我们现在完成的只是‘印染大脑’功能的冰山一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说到“印染大脑”的未来,包海英说道,“希望接下来我们能不断深耕,真正让数据产生价值,为传统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