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记者会上,这些承诺真给力!
“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的区间”
今年经济预计增长6%-6.5%。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新情况,我们都会立足当前、兼顾长远,保持中国经济稳定,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这都是很重要的。中国经济会始终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稳定之锚。
“4月1日减增值税,5月1日减社保费”
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就要让利,得罪人也要弄,让利于企业,让利于人民,这样财政才更可持续。我们这样做不是在预支未来,恰恰是在培育未来。 今年中国下决心进行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把增值税和单位社保缴费降下来,降幅两万亿,这是应对经济下行十分关键的举措。4月1日将减增值税,5月1日减社保费,到时全面推开。下决心把制造业增值税降低3个点,把建筑业等行业增值税降1个点,其他行业只减不增。
“企业取得执照时间今年力争降到5天”
政府要坚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要继续放管结合,放就是平等放,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不能搞三六九等。目前,企业获取执照时间已经从22天降到了8.5天,今年要力争降到5天,有条件的地方降到3天。除了涉及公共安全、特种行业之外,都应该拿到营业执照以后就可以正常经营。
“再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
我们今年要再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这不仅让工业企业受惠,商业企业也同样受益。现在电商有上千万家,6亿多消费用户,电商是24小时营业的,降低电价就可以让利给消费者,也可以促进产业发展,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其实,消费当中还有很多制度性的堵点应当消除,或者说减少,这可以激发消费的潜力、市场的活力、社会的创造力。我们有关方面要眼中有活,做明白人、办贴心事。
“确保不出现零就业的家庭”
今年要确保就业人数1100万以上。今年首次将就业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围绕就业进行的。有了就业才会有收入,才会增加社会财富。要确保不出现零就业的家庭,要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纺织代表:
把减税降费省的钱更好用在发展上
今年两会释放出的大力度减税降费等激发市场活力的政策信号备受关注,如何使政策更好地落地,让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政策的红利,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做出了具体的回应,“要让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低一个百分点”、“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等话语令人感到春意盎然,让制造业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政府的诚意与落实政策的决心。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方勇表示:“今年,政府对制造业减税降费的力度非常大,政策红利超出了企业的预期,我感到‘新的机遇来了’。” 他说,其实在去年两会后,企业所在的地方各级政府就对企业在扩大投资、申报专利、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进步,给予了积*的鼓励和奖励。在此基础上,今年两会,政府又给了很大的政策“红包”,企业的投资力度和项目推进步伐也将大大加快。他举例说,在利好的政策环境下,企业在设备更新换代、车间智能化改造等方面的投资计划从原来的5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亿元,对产品开发和产品面延伸、加速智能化车间改造、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推进。今年参加两会,沈方勇到湖北代表团刚一报到,就马不停蹄地和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交流起推进企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改造项目的话题来。两会期间,华工科技已把技术团队派到天门进驻,加快企业的智能制造项目对接,改进车间的智能化生产水平。“目前,我们的几台大型进口设备陆续安装到位,已调试完毕,即将陆续投入使用。新签订的设备采购已经落实,信息化、智能化方案的供应商开始到企业交流,等不到两会闭幕,我们已经开始积*行动起来了。政府有了这么大的政策红利,我们就要把减税降费节省下来的资金更好地用在发展上,落实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沈方勇说。
在回应媒体关于“内外资企业向境外转移、企业遇到招工难,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的问题时,李克强总理提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要保就业,把就业优先的政策首次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不管是减税、还是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就业来进行的。要保障城镇新增就业,并对农民工就业倾注了很大关注。
纺织制造业的一线员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农民工。今年,关于加大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的话题,在两会期间也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地处西部地区纺织一线岗位的全国人大代表何菲、范冬云,都对稳定企业一线员工、提高员工待遇、加大培训与职教力度、提升员工的发展空间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既是来自教育系统、又与纺织行业密切相关的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在接受《中国纺织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两会后,西安工程大学将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作用,吸引相关专家与智库资源,对行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调研,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两会结束后,他还计划推动学校的应用技术学院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相关部门加紧合作,更好推进职业技能教育的培训,为行业稳定人才、输出人才做出努力。
场外声音
民营企业发展是今年两会期间的一个热点话题,虽然两会落幕,这些声音仍然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为民企减负*需要做什么?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
从经济上为民营企业减负,有很多措施能够在更短时间内有效。**个措施就是减税降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相当大的篇幅讲这件事,决心很大,力度很大,措施也很实在,看得出政府在这方面下了更大的决心,要给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包括交通运输收费、电力收费、中介服务收费等,都有降低的空间。
第二,要想办法解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困难有,但是办法更多。有些地方服务民营经济、小微企业有一些创新的办法,例如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介入金融部门的创新。另外还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科创板马上要出来,这些将来都会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起到减负的作用。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我们重视它,想办法去做这件事,就很重要了。
第三,推进“放管服”,也就是降低制度性的成本。刚开始更多强调“放”,能放的交给市场、交给企业,但是光放也不行,不监管会出问题,还得管好,要有温度地监管,把服务和热情融进去。这里就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尽量减少各种各样的审批,政府应该做很多信息服务方面的工作,给更多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准确、及时、有用的信息。
第四,要贯彻竞争中性的原则,对所有的企业一视同仁。我们在对企业进行评估的时候,很多民营企业家说不需要优惠,不需要补贴,就希望在平等机制下大家来竞争。国家有一些补贴,但民营企业拿不到,所以民营企业家建议取消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放管服”讲的是哪些事要由政府亲自做,哪些可以委托独立机构做,还有一些可以给商业机构做。有立法、有执法,而且有专业人员操盘,让独立机构每年向政府述职,达到比较高的透明度,让全社会知道这些独立机构做得怎么样。
行政化的“放管服”和法治化的“放管服”,核心的区别还是治理革命,就是怎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即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
民企融资难是机制问题还是技术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制造业市场结构是什么样的?民企比重是61.2%,外企比重是11%,民企加外企在一般制造业所占比例在70%以上。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从加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问题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但在这40年的进程中,一般制造业的市场是开放的,竞争是相对充分的,资源配置也是相对有效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金融的市场结构是什么样的?民企比例是7.8%,外企比例是1.5%,外企加民企还不到10%,这个市场是不充分开放的,竞争也是不充分、不激烈的,资源配置上也不是很有效率。
这就涉及一个大的问题,下一步我们的金融服务业能不能进一步开放?银行愿不愿意“引狼入室”“与狼共舞”?如果开放,又涉及到我们有没有足够的竞争力,能不能应对更高的开放风险、竞争风险和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聂辉华:我有两个观点,**,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因为市场发育不全;第二,政府有点用力过猛。
民企遇到了“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政府也很着急,用心良苦,出台了很多政策,但**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完善的市场机制。我认为,应该**让市场发挥作用,如果市场不能发挥作用,而政府干得更好,这时政府才可以入场,也就是说,**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然后才是政府发挥更好作用。
问题是我们有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股权市场吗?没有。有没有债务市场、股权投资渠道、中小企业的征信系统和账务查询系统?都没有。这样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就发育不起来,在市场没有发育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就介入了,而且有点用力过猛。去年相关部门提出了政策,大型国有银行新增贷款的三分之一要投放到民营企业,三年之后争取一半新增贷款投放给中小企业,但是一刀切的做法是不是符合市场规律?我去一家**的城商行拜访,他们主要的客户是大中型企业,现在一半要给民营小微企业,那么出了不良怎么办?银行也需要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