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美贸易战2018年初(1月)宣布对进口中国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征收高达30-50%的关税就已开始;
3月22日,特朗普发推特说因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中国商品征收500亿美元关税,并实施投资限制,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
4月4日,美国政府公布中国输美500亿商品加征25%关税清单。
4月5日,特朗普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额外对1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这个时候,中美还处于贸易战开打前的口水战和摆筹码阶段。
2、接着中美贸易战开始出具体措施。2018年5月29日,美国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含有“重要工业技术”的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中国商务部当天做出回应,敦促美方按照联合声明精神相向而行。
6月15日,美国发布加征关税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同时对约152 0173 384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当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545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对其余商品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另行公告。
6月18日美国威胁说,若采取加征500亿美元的反制措施,美国将再追加2000亿美元加征10%关税的惩罚措施。
3、至此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2018年7月6日00:01(北京时间6日12:01),美国开始对**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作为反击,中国也于同日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
贸易战升级,7月10日美国发布针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增关税的计划,目标产品清单涉及服装、电视零件、冰箱,加征关税约10%。这份计划不会立即生效,将在8月20-23日举行听证会,并可能在8月30日公众咨询结束后生效。
二、再说说中美贸易战从口水战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
中美贸易战口水战阶段,即2018年1-4月中旬期间,人民币持续升值,从6.54持续升值至*高6.24左右,升值幅度4%以上,可能大家认为中国手里的牌更多,中美贸易战干不起来,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随着美国政府越来越强硬,中美贸易战好像要来真的了,人民币开始持续贬值,4月下旬至7月上旬,人民币从6.26持续*低贬值至6.73,2个半月*大贬值幅度达7%以上,原来纸老虎还真可能伤到人。
三、*后谈谈中美贸易战对棉花价格影响。
先说说个人判断:在中美贸易战控制在有限程度前提下,中美贸易战短期利空棉花价格,中期利多棉花价格,长期不好判断。下面解释一下分析逻辑。
1、先谈谈短期逻辑,即中美贸易战短期内利空棉花价格,这主要从需求端看问题。中美贸易战把中国服装纳入加征10%关税的商品清单,若后面贸易战扩大,中国输美纺织品也可能会加入后续加征关税清单,这种加征关税措施立即就能够影响产品价格,影响产品竞争力,影响后面订单,这种需求端影响会立即反映到价格上。
同时大家对贸易战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真开打心理上的冲击也能短期内反映到价格上。因此从这个角度理解,短期内贸易战利空棉花价格。
2、中期利多棉花价格,那么中期时间周期是多长呢?暂时把中期的时间周期定义为半年至一年半之间,在这个时间段以内或稍微再长一点的时间内,中美贸易战其实利多棉花价格。
**,加征关税导致美棉进口成本直接上升。那不进口美棉不就行了?可以。但国内有缺口,你要选择从其他国家进口,如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美棉是中国**大棉花进口品种,一下少30-40%份额从其他国家进口,一定程度上会抬升这些国家出口价格。
其次,中美贸易战以来,人民币持续贬值,随着贸易战升级深化,人民币继续贬值的概率较大。为啥?还是实力不够,这个话题不讲了,结论是人民币贬值概率大。中国是棉花净进口国,棉花是进口原料,人民币贬值增加进口成本,贬值10%相当于进口成本加价10%,因进口棉花是用美元结算的。
再次,从出口角度来讲,人民币贬值利于纺织品服装出口,出口关税虽加征10%(目前仅对输美服装出口加征10%关税,对输美纺织品出口还没有加征关税),这跟人民币持续贬值幅度差不多了,人民币贬值一旦贬值幅度超过10%基本可以抵消加征关税的影响。注意,这个加征关税仅仅是美国对中国加征10%,中国其他两个主要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欧盟和日本并没有对中国加征关税。即使对美国市场,中国纺织品服装也仅是竞争力减弱,也并未完全退出美国市场。
因此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中期时间段内,在这个时间段内,东南亚国家竞争力还没有能力完全逆袭或替代中国产品,那么在这个中期时间段中国棉花的需求端方面不会发生大级别逆转。
中期时间段内,再谈谈政策路径。一方面,贸易战相互提高关税,从来都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大家相互提高关税的直接结果就是价格攀升和输入型通货膨胀。为什么呢?相互提高关税提高进口的直接消费品的价格,对相对弱势的一方,本币会贬值,从而提高弱势一方进口原料的价格从而提高下游产成本成本,也导致*终产品价格提高,因此相互提高关税,对贸易战中的相对弱势一方就是输入型通货膨胀,不幸的是在此次贸易战中,中国是明显的弱势的一方,这个不用争论,汇率变化已给答案。
另一方面,贸易战持续,国内经济增长受阻,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进出口)的进出口直接受到影响,失去一匹马。国内投资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当前政府债务高启,再大规模投资拉动会越来越危险,近年来私人投资一直积*性不高,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寄托,投资这匹马可以说是老弱病残。
消费,短期内不会没法独自支撑经济增长,消费拉动靠收入增长,靠收入分配制度的宏观调整,现在国家政策在消费端的改革措施*少,现在临时抱佛脚,要靠消费拉动经济,难,消费这匹马动力不足。好像进入死胡同?不一定,中国政府在这种境遇下,可以想象的事情就是把去杠杆等结构性改革措施放一放,当前稳住活下来再说,至少这时候的宏观政策不会太紧,宽松货币政策的概率比较大。货币政策一旦宽松是很难收的,持续宽松一段时间,再加上输入通胀性因素,都对商品偏多。
再总结一下政策,即中美贸易战持续,国内经济增长受阻,三驾马车都不给力,中国政府大概率会采取宽松的政策,这个这层加上输入型通胀因素,结果是利多大宗商品价格。因此中期时间段内,中美贸易战利多棉花价格。
3、为啥说中美贸易战长期对商品或者说对棉花价格的影响不好判断,对了,前面所有分析逻辑还有个前提,就是“在中美贸易战控制在有限程度的前提下”,为啥还有这个前提?
长期的时间周期,我们暂时定义为一年半以上,这个时间段能发生的事情太多了,真不好判断,如中美贸易战戛然而止,突然握手言和,譬如特朗普坐着的空军一号从天上掉下来,美国新总统不想这么玩了,等等,长时间段内发生的可变因素太多,因此不好判断。
关于这个“在中美贸易战控制在有限程度的前提下”,我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说要在“有限程度”前提下上述的所有分析逻辑才成立?若中美贸易战发展到不可控的程度,爆发“二战”前的贸易战程度,大家竞相提高关税,以邻为壑,*终经济崩溃,那就是宏观系统性风险,就不是上述分析逻辑了。另外中美贸易战发展到不可控程度,从经济对抗发展到政治对抗,那时候也不能用经济逻辑解释问题了。
因此关于以上贸易战分析逻辑还要有“有限程度”这个前提,即都在可控程度内,大家还都较理性,还能够正常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