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在去年底举办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以新材料为依托,破除国际技术垄断,已成为纺织科技创新的主引擎。
纺织是南海西部,乃至全佛山*有代表性的传统产业之一。在黄金时代,一条条纺织生产线就像西樵、九江等地经济的生命线,编织了佛山人 *早期的财富和辉煌。与其历史和地位相近的还有五金。笔者常听到当年丹灶的创业者们放下锄头,创办小五金厂,成为**批“万元户”的故事。
在此后一段历史中,五金都是南海西部的真正金矿。汽配、陶瓷等产业也有类似的故事。它们都是曾经朝气蓬勃的新兴产业,并逐渐成为支柱产业。千百家大大小小的工厂直接影响了西樵、丹灶、九江的城镇化形态,刻画了人们心中南海西部的基本性格。
但从大约十年前开始,逐渐严格的环保整治**透露了这些传统产业的考验信号。此后,产能过剩、海外市场竞争、政府“腾笼换鸟”、人力及材料成本上涨、用地紧张等种种考验轮番袭来。
昔日的支柱产业前景蒙上了一层灰霾。
时至今日,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面临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意味着,南海西部的传统支柱产业们,不仅不再可能回到那个粗放发展、有厂有工人就能赚钱的年代,而且还必须迎接更大的挑战:适应新常态,融入新经济。
科技创新是新经济公认的核心。早在两年前,佛山已提出创新驱动,启建***创新型城市。当年这不是一台联欢会,而是一场大浪淘沙,跟 不上这场创新潮的企业和区域,必然会被创新所武装起来的企业和区域赶超、击败,获得更多生存空间。在此之中,南海西部传统制造业,应该如何为自己谋得前 景、延续辉煌?
目前,无论学术机构的调研,还是企业界内的实践,乃至南海西部政府官方的结论,都将决定西部制造业前景的重要希望,指向新材料。某种 程度上,新材料已经是南海西部的一大隐性产业,支撑了众多领头羊的发展,并牵引着整个行业的技术趋势。从纺织到五金,从陶瓷到汽配,乃至装备制造业,都不 例外。
如何通过新材料这条主线,牵引前述四大产业的升级发展?是否发展专业的第三方新材料企业?制造业企业如何更好地对新材料进行产品升 级?新材料能否打开新的产业蓝海?一旦南海西部各界真正统一思路,将目光聚集到传统产业与新材料的关系上,也许人们将能找到南海制造业升级的共通路径,也 许人们会看到南海西部制造业走上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