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114届广交会二期参展企业的反映,订单缩水已经成为今年轻工企业接单的普遍现象。同时,企业已经意识到,既然大笔订单成为奢望,要捍卫市场份额,就必须从树立品牌上做文章。
“这个话题很不愉快!”第114届广交会二期,山东阳信一家餐具制作商的业务经理吴洪有些失落。让她不愉快的是记者提出的“欧美市场今年的情况怎么样”的问题。
“都说发达国家经济在复苏,我们怎么没感觉到呢?”吴洪皱着眉头说。在与广交会展馆内参展商的交流中,记者发现两个词语经常被拿来作对比——“之前”和“现在”。
“之前”说的是欧美经济危机爆发之前、中国外贸形势一片大好之时,而“现在”是指订单状况迟迟不见回暖的当下。
“*低”订货量无“底线”
吴洪所在的公司向欧美市场出口陶瓷餐具已经超过20年。七八年前,无数“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全球大受欢迎,吴洪所在的公司也是在那 个时期快速扩张,挣到了*多的利润。“2006年,一位美国加州的老客户同我们签了一个单,几个系列的产品一共买了二十个柜(集装箱)。”说起“之前”的 情况,吴洪的眼里似乎还有一丝激动,“当时是我同他谈的价格。因为时差,我跟他从晚上9点一直谈到凌晨5点,但是一点儿都不觉得累,太兴奋了。”“现在” 呢?“今年能有一个柜的货就算不错的单子咯。”她无奈地耸耸肩,因为每笔订单都变得很小,常常要“拼柜”,也就是和其他商家的货物拼装在同一个集装箱内发 往目的地。
类似的状况被礼品、消费品展区的多家企业代表提及。在一家专门制作圣诞礼品的深圳企业展位上,业务员小曹刚送走一位询问*低订货量 的德国采购商。“客户问的时候我们会说1200件,但只要价格合适,300件也做了。”小曹告诉记者,现在的采购商也在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将订单拆分成小 批量,以不同材质、不同品种更灵活地适应市场。“现在的*低订货量可以说是没有*低,只有更低。”小曹说。
用品牌捍卫市场
根据第114届广交会二期参展企业的反映,订单缩水已成为今年轻工企业接单的普遍现象。同时,企业已经意识到,既然大笔订单成为奢望,要捍卫市场份额,必须在树立品牌上做文章。
广交会品牌区聚集着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经过一些国际国内质量认证的企业,杨东林带领的工艺品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据他介 绍,公司很早就在欧洲注册了商标,但在市场拓展期却只能为其他品牌做贴牌。“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知名度,只好做代加工,几乎没有产品附加值可言,全靠大批 量生产过日子。”
问题是,如今订单量日渐减少,公司不能再依靠微薄的利润生存。“只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才能摆脱整个公司都给别人打工的被动地位,保证产品的利润。”杨东林说出了十几年的感悟。
靠着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几十项外观和技术专利以及多年的信誉积累,杨东林的企业终于实现了在欧洲市场品牌建设的突破。今年,公 司与法国奢侈品百货公司老佛爷建立起合作关系,产品带着公司的标识直接走上了老佛爷的货架。“这是我们以自主品牌捍卫欧洲市场的全新起点。”他骄傲地宣 称。
自主品牌建设并非说起来那么轻松。“前几年我们跟老客商都是合作关系,做自主品牌意味着变成直接竞争伙伴,要抢他们的市场份额,我们会不会被排挤?客场作战怎样才能稳住阵脚?”杨东林在踌躇满志的同时依然保持着谨慎,“风险不可能没有,我们只能积*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