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以来,中储棉公司坚定执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储备棉连续去库存达839万吨,激活了
中储棉坚定执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国储棉去库存胜利收官。2015年末,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国家储备棉轮换有关安排的公告2016年第9号》。2018年9月30日,棉花产业历时三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来,中储棉公司以保护棉农利益、保障纺织用棉、维护棉花市场平稳运行为己任,从讲政治、敢担当的高度,发扬铁军精神,顶烈日、战酷暑,以铁一般的执行力战斗力持续奋战在国储棉出库前线。2015年度、2016年度及2017年度国储棉出库量分别达到265万吨、322万吨、251万吨,超过当年度棉花消费量三成比重,保障了纺织用棉需求。棉花市场价格平稳运行特征显著,
积*服务国家宏观调控,激活了棉花纺织产业上下游。2015年度、2016年度及2017年度,国内外棉价差保持在890元/吨、152 0173 3840元/吨、1250元/吨范围内,均明显低于1500元/吨,阻止了外纱进口,为棉花及纺织企业,特别是纺织企业注入市场竞争活力。企业用棉量增加,开机率提高。2015年度,我国进口外纱203.75万吨,同比下降12.4%。这是自2011年度以来,外纱进口首次年度同比下降。2016年度中国进口外纱进一步下降4.8%。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加,企业信心增强。2016年四季度纺织企业开机率上升至77.20%,2017年开机率提高至79%以上,2018年一、二两个季度开机率进一步升至80%以上。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发布的数据, 2013-2015连续三个年度棉花消费量为700多万吨,国储棉去库存之后,即2016年度以来中国棉花消费量增加到800万吨以上。
锐意改革、勇于创新,让市场在国储棉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2015年,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向市场连续规模性释放储备棉库存,势必对本已脆弱的棉花市场带来严重冲击,进而危及棉花及纺织产业健康发展。制定轮储政策面临两难问题。如何实现储备棉有效投放?在储备棉规模性出库进入市场的同时,如何守住棉花产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破解两难问题是实现《关于国家储备棉轮换有关安排的公告2016年第9号》政策目标的关键。科学确定每日轮出挂拍量及合理制定轮出底价是破解问题的核心环节。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创新储备棉轮出底价的定价机制,让市场在储备棉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维护国内棉纺织企业国际竞争实力,采用“随行就市动态确定,原则上挂牌销售底价与国内外棉花现货价格挂钩联动,由国内市场棉花现货价格指数和国际市场棉花现货价格指数各按50%的权重计算确定,每周调整一次”。即保证了轮出底价在随行就市的同时,对内外棉价差形成有效制约。政策为棉花产业火车头——棉纺织业注入竞争实力,进而激活棉花产业链。轮储政策集聚了科学性、前瞻性、规范性及灵活性等众多优势,政策一经公布得到市场及产业界积*响应。
储备棉去库存是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成功实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中储棉公司切实执行国家宏观调控任务,落实储备棉轮储政策。储备棉轮储政策抓住轮储与棉花市场及产业链之间的核心逻辑,运用轮储会议决策系统等政策工具,作用于中介目标,合理引导、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实现轮储政策目标。轮储政策创新了棉花产业宏观治理模式,实现了宏观调控机制化运行,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积*探索和成功实践。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中储棉公司将直面现实困难和潜在风险,充分研判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积*做好应对新困难的准备。中储棉公司将进一步夯实大国棉仓,为实现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发展战略目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促进国家棉花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切实维护国家棉花产业安全,提升现代棉花产业治理能力。
(作者:中储棉花信息中心 总经济师 冯梦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