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2.1%,自3月份以来重新回到“2时代”,PPI同比上涨4.6%,从上月4.7%的年内高点缓慢回落。无论是CPI还是PPI,涨幅都略超市场预期。
7月CPI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食品价格止跌回升。7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1%,结束了连续4个月环比下跌势头,同比上涨0.5%,达到近3个月来*高水平。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到鲜菜和猪肉价格上涨的推动。7月*端天气导致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7%,结束了此前连续4个月的环比下降,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4个百分点;7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9%,涨幅比上月扩大1.8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6个百分点。
相比于鲜菜价格波动的季节性,猪肉价格上涨更多表现为趋势性。在5月份触底后,猪价已连续两个月反弹且涨幅不断扩大,“淡季不淡”的特征相当明显。8月以来,局部地区暴发猪瘟疫情,可能会导致生猪供应减少,再加上贸易摩擦背景下大豆等饲料原料价格上涨,预计猪肉价格维持上涨态势几率较大。近几年来“猪周期”随着生猪产业集中度的提升而有所钝化,但并未彻底消除,随着这轮周期的触底反弹,需密切关注猪肉价格对食品价格和整体CPI的推升作用。
另一方面则是非食品价格的居高不下。7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2.4%,均为2月以来*高水平。非食品价格上涨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如暑期旅游旺季推动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环比上涨14.5%、7.9%和2.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成为CPI上涨的主要原因。此外,能源价格上涨也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由于前期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发改委在7月份相应上调了国内成品油*高零售价格,尽管下旬又进行了下调,但下调幅度小于上调幅度,7月汽油和柴油价格均环比上涨0.9%,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从目前情况来看,因地缘政治风险始终难以消除,国际原油供给面临巨大不确定性,而下半年国内稳增长政策又将增加能源需求,预计油价仍有一定上行空间,或将成为影响通胀预期的又一重要因素。
7月PPI环比上涨0.1%,已连续第二个月放缓,同比上涨4.6%,低于上月的4.7%,下行通道正在缓慢开启。分项来看,7月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6.0%,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由于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同比涨幅均有所加快,加工工业同比涨幅则由上月的4.6%回落至4.1%,成为主要的下拉因素。7月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主要受衣着类涨幅加快和耐用消费品类降幅收窄的推动,整体表现温和。
此外,翘尾因素对7月份物价超预期上涨也起到了不小作用。7月份CPI同比翘尾因素约为1.4%,PPI的翘尾因素约为3.9%,其对物价的贡献远超新涨价因素。但从7月份以后,翘尾因素将会逐渐回落,再加上国内需求稳中趋缓、狭义货币M1增速持续走低等因素,预计CPI和PPI仍会以回落为主,通胀水平温和可控,难以对货币政策的边际宽松产生掣肘。
当然,即便物价指数开始走低,我们仍需对通胀预期的抬头保持警惕。影响通胀预期的因素大致包括三类,一是猪肉价格上涨会否持续,二是能源价格会否冲高,三是中美贸易摩擦和人民币持续贬值对进口价格的影响,会在多大程度上传导至国内。这几项因素,可能会决定下半年乃至明年的物价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