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当前棉花产业面临数量、价格和质量的三个冲击,急需破解

百检网 2021-12-15
    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指出,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2012年首次出现近10年来的大幅下滑,从1月的235下降到10月的 152 0173 3840,12月回升到199。2013/2014年度将在200点上下徘徊。预测2013年棉花产业经济走向:棉纱产量高位持平或略有增长,棉花消费呈恢复增长;植棉面积减少,进口减少;三个冲击(数量冲击、价格冲击和质量冲击)是当前棉花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急需破解。供决策参考。
    一、2012年棉花产业特点及问题
    1、植棉面积减少,单产提高,总产持平;产值增,成本涨,收益增。据中国棉花生产监测预警数据,2012年全国播种面积7610万亩,减 6.3%,总产716.4万吨,同口径持平。又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总产685万吨,增3.8%。监测2012年全国棉花主产品产值增10.0%,成本上涨6.2%,收益增21.6%至597.9元/亩,但三大产区的差异大。
    2、市场运行平稳,价格弱势走低。在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撑下,2012年新棉市场运行平稳,价格呈弱势走低态势。据中国棉花生产监测预警数据,全国农民籽棉售价为7.97元/千克,略低于2011年。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18921元/吨,减幅20.7%。Cotlook A指数年均值为89.26分/磅,跌幅41.6%。国内棉价降幅低于国际21个百分点应归功于临时收政策的支撑。
    3、进口与收储双创新高。2012年进口原棉513.8万吨,同比增加177.3万吨,增幅52.7%,进口额118亿元,创历史新高。进口棉均价14510元/吨,低于国产棉即“倒挂”4411元/吨,是推动进口大幅增长的关键因素。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12年新棉收储621.8万吨,占总产的八成多,比上年度增87.9%;收储均价19396元/吨,增331元/吨,增幅1.7%,但比收储价低4.9%。其中新疆占收储 64.0%,预计总产400万吨;均价19445元/吨,同比增3.4%。
    4、棉纱、棉布产量增长,纺织品出口和消费都呈疲软态势。2012年棉纱产量3333万吨,增长14.1%;棉布产量382.6亿米,增长2.0%。纺织品服装出口2549.2亿美元,增长2.8%,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为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公报,2012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服装类销售额 9778亿元,增长率为17.7%,增幅回落7.4个百分点,是自2004年以来的*低增长速率。
    二、2013年棉花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前景好于2012年,但更具不确定性
    2013年是金融危机的第6个年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持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12),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深度疲软并有再度陷入衰退的风险(联合国,2012/12)。虽然今年全球经济仍低速延续,预测增长率为3.5%(IMF,2011/1),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全球贸易也将有所回升,预计增长4.5%(WTO,2013/2),高于上年的1.3个百分点。
    (二)当前我国棉花产业面临的三个冲击
    1、数量冲击。近两年原棉进口量达到850万吨,由于国内外价格的“倒挂”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纺织原棉消费量从2007年的1千多万吨减少到780万吨,两年的进口量比一年的消费量还多。今年1月进口45.7万吨,同比增长40.0%。大量进口严重冲击国产棉花的生存空间,严重冲击农民植棉收益的增长空间,挤压国内棉花种植面积。
    2、价格冲击。2011年国内外棉价“倒挂”5639元/吨,2012年“倒挂”4411元/吨,今年1月“倒挂”在5536元/吨。因价格倒挂大幅削减纺织品服装国际竞争力,2012年纺织品服装出口2549.2亿美元,同比仅增2.8%。居民服装价格由持续10年多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化纤替代品消费快速增长,纺织原棉用量减少三成以上,作为纺织业主要原来的原棉将要滑向配料地位。
    3、质量冲击。主要进口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原棉的一致性好于国产棉,进口棉有害杂物“三丝”含量普遍低于国产棉,也是推动进口的原因。
    (三)纺织品服装出口和消费有望弱势回升
    2012年国内经济筑底企稳回升,GDP增长率为7.8%。2013年国民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2013/3/5,政府工作报告)。多方看好中国经济,预计2013年GDP增长回升到8.2%(IMF,2013/1)~8.4%(世界银行,2013/1)。在这一大背景下,棉纺织业环境将有所改善,库存消化转快,居民消费能力回升。有人预测2013年国内纺织品消费回升到20.0%的增速水平。业内认为,外需低迷暂时仍难以缓解,我国服装出口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位增长态势。
    (四)过剩抑制生产,植棉面积呈缩减趋势
    资源过剩、供大于求将抑制生产。然而,我国是棉花消费大国的地位不会改变,保持棉花生产的稳定对保障棉花这一大宗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重要。据中国棉花生产监测预警数据,1月意向植棉面积将缩减4.4%,3月缩减比例进一步加大。
    三、缓解当前三个冲击的对策措施
    1、消化积压原棉,严格控制进口。适当增加国储量至300万吨;按期货价出售收储棉,差价由国家弥补。的确要追加配额,采取2006年进口棉搭配储备棉进行销售,但消费积压棉时间要延后,成本增加。搭配比例要看价格“倒挂”程度,如今年1月倒挂5536元/吨,可按1:2~3的比例发放进口棉指标。
    2、继续执行临时收储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尽管2012年棉花生产的物化成本上涨5.2%,今年黄河小麦价上调9.8%,比照小麦也应上调。综合平衡国内外价格,以稳定临时收储价格为妥当,实际上棉价在下降,如不出台临时收储政策,面积将进一步下滑。
    3、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创新服务模式,发展现代植棉业。一是做好主导品种的推广工作,提高原棉品质的一致性;采取切实措施减少籽棉有害杂物“三丝”的污染。二是加快轻简化、机械化植棉技术推广应用,大幅提高单产,降低成本,促进棉农增收,稳定植棉面积。基地建设、高产创建和“千斤棉”竞赛要在“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4、稳定棉花生产要谋划长远之计。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