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国内现货价格在7月9日达到10年来高点后,近日开始小幅下滑。对比近8年国内现货走势图形,本年度明显“与众不同”:截至目前,运行曲线虽然类似2005和2009年,但重心大幅上移超过3000元/吨;年度后期(进入7月)虽然也向中间区域靠拢,但仍然高高在上。
近日现货的向下运行应属理性回调,因为供需因素已经悄然变化,需求方面:1、纺织生产进入为期三个月的传统淡季,耗棉正常减少;2、纺企库存相比往年明显提高,采购需求更显不足;3、棉价出现下滑,需补库的企业进一步压后采购时间;4、一些库存过长企业甚至开始抛售
2009/10年度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度,即将到来的2010/11年度或许也将有一个不寻常的起点:从历史数据看,过去7年新旧年度皮棉的接轨价格在12700-14300元/吨区间,上下价差仅1600元。而本年度,市场多方预期接轨价格将在16000元/吨左右。
但究竟在什么价位接轨,后市仍有一定变数:
1、天气情况。今年棉花生产持续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春播低温,播种推迟10-20天,棉苗偏弱;苗期新疆大范围降温降水,受灾严重,部分绝收地区虽进行补种,但生长推迟,其他地区也不断传来灾情;6月天气恢复,各地棉花迅速修复,长势好转,但进入7月,长江流域持续强降雨已半月有余,受灾地区不断扩大,近日山东部分地区也遭强降雨袭击,棉花倒伏、蕾铃脱落。不利气候一方面将直接导致棉花减产,一方面生长进度继续推迟,不仅影响上市时间,也使坐桃期缩短进而影响产量。
2、棉农心理及市场博弈。由于几方面原因,棉农对新年度收购价预期较高,如果达不到预期,可能会推迟出售:(1)今年小麦、玉米收购价明显提高,山东德州地区小麦收购价已达1.02元/斤,玉米也在9毛以上,加上大蒜、辣椒等其他经济作物价格上涨,棉农对棉花的期望值很高;(2)2009年收购价前低后高,而08年情况也很类似,很多较早交售的棉农越来越觉得吃亏,推迟交售的心理增强;(3)随着种粮增收和外出打工收入提高,很多地区棉花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农民不再依靠卖棉为生,交售积*性下降。
即便如此,历数往年情况,在新棉收购环节的博弈中,棉农仍始终处于弱势。一方面由于棉农力量分散,难以形成价格联盟;一方面掌握的市场信息仍相对有限,并且不愿承担过高的风险,落袋为安心理很强。所以虽然今年多数棉农的心理预期都在4元/斤左右,但在加工厂担心市场风险,推迟收购的情况下,价格下行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3、纺织形势。金融危机之前几年,纺织行业持续出现过“淡季不淡”的情况,而今年之所以呈现明显的淡季特点,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1)随着棉、纱价格持续上涨,下游无论是织造企业还是中间商,都积累了一定的原料库存,销售市场稍一转淡,企业立刻停止采购,加之原料价格下滑,一些企业甚至开始抛售库存;(2)由于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难测,采购商对市场难以把握,订单量有所减少,加之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企业对中远期订单表现谨慎,接单量也有所减少。
9月份纺织服装行业将迎来销售旺季,但一方面全球及国内经济复苏形势都比较复杂,经济增速面临下滑,一些国家甚至已经重启新一轮刺激措施,使纺织消费重现上半年的高增速存在困难。一方面虽然进入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但市场的升值预期仍然较高,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也较难改变,纺企利润可能削减。同时,下半年纺企融资形势也较难预测,银行贷款有适度收紧的可能,社会资金的进入速度也可能减缓;而一旦各环节增速下降,纺织业劳动力和原料成本提高的影响将更加明显,企业经营难度将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