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周一(6月16号),“茵曼教”教主方建华投了一枚重磅炸弹,现在都周四了,身边还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都赖那些标题党,用了“大举进攻”这个词,把服装江湖的气氛搞得非常凝重。
传统行业的人聊电商就跟聊老虎似的,脸色一下就变了,茵曼是就是服装江湖中的“老虎”,稍微有点动静,各门各派当然会“害怕”啦。
关于各门派对茵曼开线下店的反应,老方说了,欢迎同行们跟进,“说明这件事大家是认同的、也愿意往这个趋势走,而不是抗拒”。
老方底气足,因为茵曼背后的汇美集团做了很多年的减法,所以人家胆儿才够大,才敢**个在业内提“品牌+”这个概念,并且用“茵曼+”这个模式把它搞落地。
好了,调侃完了,气氛缓和了许多,那咱们就直入主题吧。
茵曼线下门店招商计划的代号是“千城万店”,也就是“5年内要在1000个城市里开到10000家门店”。经过两天时间,消息早已经转得铺天盖地了,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被刷爆了,洒家就不再过多重复。
今天聊的是这件事情的深度原因,为什么茵曼要在线下开实体店?
先来看看老方给出的解释:
1、移动端的消费习惯已经形成,支付体系非常可靠健全;
2、茵曼品牌多品类布局已经成熟,“我们已经有了女装、鞋、包、配饰,陆续还会推出家具、童装”。
*后,老方还对他的解释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千城万店”不仅是茵曼自身的一次商业模式和渠道升级,也是传统商业零售的一次重新构建。
在服装这个江湖上,老方是洒家非常佩服的一位大侠。因为仔细研读过他写的《慢生活、快生意》(这里也推荐给各位大侠),敬佩他壮士断腕的勇气,赞同他对行业变革带来的思考,但是凭洒家对老方和他们公司的关注,感觉老方上面的话没说透。
为什么茵曼自身要进行商业模式和渠道升级呢?
还是先回到“千城万店”上来看,“万店”很好理解,就是个数量,但“千城”就有点意思了:在1000个城市开实体店,要保证线下那些跟着老方创业的粉丝利益不冲突,那么,这意味着茵曼的实体店差不多要覆盖到中国有生意可做的每一个县城。
对一个服装品牌,或者说一个公司而言,生意覆盖到县城,公司的规模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按照上市公司的体量作为参考,目前只有浙江的休闲装品牌、福建的运动服鞋品牌,和那些在行业内积累了多年的大佬型公司才做到了这个规模。
老方说了,“千城万店”背后的线下业务的目标是撬动100个亿的线下市场。换句话说,老方对未来茵曼,或者说汇美集团的远期目标,起码是估值100亿以上的女装巨头公司。如果能做到老方预期的那样,那么,老方在江湖上的地位就不仅仅是线上的老虎了。
茵曼早就开了5家测试各种
为什么要在上市前做这些脱胎换骨的改变呢?
主要有两大原因:
1,为了让汇美集团获得更高的估值。
2,为了给证监会一个更合理的上市募资的理由。
前面已经说了,汇美集团的整体估值还有提升的空间,另一方面,机构竞相来投这家优质公司,老方却很谨慎,他挑了又挑,因为汇美根本就不缺钱。如果汇美还要启动A股IPO,那在证监会发审委那里恐怕就显得底气不足了。
尽管从创业阶段开始,汇美集团就有正规化的管理和良好的财务披露制度,尽管汇美集团的目标就是要成为电商圈里**个上市品牌,尽管广州市政府对茵曼的扶持力度一直都很大,但是,作为传统行业中的一个电商公司,汇美集团要顺利上市,路径确实很难。
汇美要遇到的**个问题就是估值。这个估值不同于风投机构的估值,证监会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资产和安全的投资模式,全产业链经营的纺织服装巨头上市样板已经有了,品牌模式运作的轻资产公司也不缺,那服装电商公司这种模式的风险应该怎么评估呢?怎么做监管才更合理更科学呢?这些问题恐怕会让汇美集团在证监会的审批里面,要走更多的流程。
但这并不意味着汇美集团的机会一点都没有,实际上,这件事情可以反过来看,证监会不批准的可能性大,但放行的可能性更大。毕竟A股电商板块还没有像样的品牌上市公司,这个概念下大多数是信息化服务类的平台提供商,和零售消费还隔得比较远,国家需要在新的发展阶段,认可新的商业模式,在资本市场树立起互联网创业成功的范本。如果汇美集团“申报材料齐全”,为什么不让他上呢!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