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光伏”是让众多纺织企业眼前一亮的词,2007年前后纺织企业掀起一股进军光伏业的热潮,中国*大的家纺企业孚日集团(下称“孚日,002083.SZ)也是其中一员。
与年轻的光伏业相比,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利润率低,用人成本却越来越高,企业主们坐不住了。2006年,江苏阳光出资2.34亿元与宁夏电力投资集团共同成立宁夏阳光硅业。2010年,裤袜生产商浪莎集团(600152 0173 3840.SH)也成立了浙江安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太阳能光伏单晶硅拉晶、多晶铸锭及太阳能晶体硅片等产品。
隔行如隔山,纺织企业在对光伏产业并未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贸然入场了。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指出,与纺织企业遵循“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不同,光伏产业投资高、风险大、利润高,纺织企业之所以盲目涉足,追求短期效益、热衷新能源概念才是它们的真实目的。
作为亚洲规模*大的毛巾企业,孚日在主营业务上的提升空间比较有限。孚日财务部经理张萌告诉《**财经日报》记者,公司在2007年左右发现了光伏产业的崛起,经过仔细考察,遂决定进军光伏领域。
“纺织行业用人特别多,而光伏行业用工少、技术含量又高,按照当时的产值算,家纺行业有一万多人,光伏项目则只需要150个人,产出就可以和家纺产业相媲美。”张萌说。与此同时,刚刚经历金融危机的海外市场需求不振,这使外销收入占**主导地位的孚日更加坚定了开拓光伏业务的决心。
2008年1月18日,孚日宣布投资成立孚日光伏,拟建设CIS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的生产基地,设计规模为年产60MW。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8亿元,两个月后增资至5.44亿元。
作为纺织企业,孚日进入光伏领域的时间其实并不算晚,但时至今日,当张萌再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仍流露出一些遗憾。他说:“因为项目投资比较大、难度大,投产时间晚了一些,到2008、2009年才陆续产出,而2011年整个产业就开始向下走了,多晶硅市场供大于求,降的速度太快了。”
2008年8月,孚日投资的晶体硅电池项目**条设计产能10MW的生产线设备正式投产。
2011年9月,孚日投资的薄膜太阳能电池30MW生产线正式投产,但并未批量生产。据张萌介绍,原先的设计产能是60MW,但为了减少损失,剩下的30MW没有继续投资。
光伏业的行情突然急转直下。经过多年疯狂的投资,光伏行业供大于求,仅中国一国的产能就覆盖甚至远超全球市场的需求,产品价格一路下滑。自2011年起,国内外多家光伏企业开始破产倒闭。而此时,孚日的光伏项目还未全部投产。
意识到行情下滑,孚日及时停止了投资。财报显示,2011年,孚日的资产减值损失5489万元,较2010年增长322%,增加原因是“对持有的博世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博世太阳能")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这也导致公司当年净利同比下降26%。后经媒体证实,这里的博世太阳能正是孚日光伏此前投资的JSTG公司。
遭遇挫折的孚日在2013年已经剥离了大部分光伏资产,这部分的财务数据也没有计入*新财报。不过,张萌告诉记者,孚日并没有完全放弃光伏业务,目前仍在观望中。
不过,行业洗牌仍在继续。根据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数据,2013年浙江省光伏行业的企业数目仍在减少,2012年为370家,2013年则减少至260家。该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告诉记者,选择退出的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
根据2013年财报,在光伏项目上及时止损的孚日净利大涨7倍,盈利能力已回归到正常水平。
与年轻的光伏业相比,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利润率低,用人成本却越来越高,企业主们坐不住了。2006年,江苏阳光出资2.34亿元与宁夏电力投资集团共同成立宁夏阳光硅业。2010年,裤袜生产商浪莎集团(600152 0173 3840.SH)也成立了浙江安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太阳能光伏单晶硅拉晶、多晶铸锭及太阳能晶体硅片等产品。
隔行如隔山,纺织企业在对光伏产业并未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贸然入场了。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指出,与纺织企业遵循“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不同,光伏产业投资高、风险大、利润高,纺织企业之所以盲目涉足,追求短期效益、热衷新能源概念才是它们的真实目的。
作为亚洲规模*大的毛巾企业,孚日在主营业务上的提升空间比较有限。孚日财务部经理张萌告诉《**财经日报》记者,公司在2007年左右发现了光伏产业的崛起,经过仔细考察,遂决定进军光伏领域。
“纺织行业用人特别多,而光伏行业用工少、技术含量又高,按照当时的产值算,家纺行业有一万多人,光伏项目则只需要150个人,产出就可以和家纺产业相媲美。”张萌说。与此同时,刚刚经历金融危机的海外市场需求不振,这使外销收入占**主导地位的孚日更加坚定了开拓光伏业务的决心。
2008年1月18日,孚日宣布投资成立孚日光伏,拟建设CIS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的生产基地,设计规模为年产60MW。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8亿元,两个月后增资至5.44亿元。
作为纺织企业,孚日进入光伏领域的时间其实并不算晚,但时至今日,当张萌再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仍流露出一些遗憾。他说:“因为项目投资比较大、难度大,投产时间晚了一些,到2008、2009年才陆续产出,而2011年整个产业就开始向下走了,多晶硅市场供大于求,降的速度太快了。”
2008年8月,孚日投资的晶体硅电池项目**条设计产能10MW的生产线设备正式投产。
2011年9月,孚日投资的薄膜太阳能电池30MW生产线正式投产,但并未批量生产。据张萌介绍,原先的设计产能是60MW,但为了减少损失,剩下的30MW没有继续投资。
光伏业的行情突然急转直下。经过多年疯狂的投资,光伏行业供大于求,仅中国一国的产能就覆盖甚至远超全球市场的需求,产品价格一路下滑。自2011年起,国内外多家光伏企业开始破产倒闭。而此时,孚日的光伏项目还未全部投产。
意识到行情下滑,孚日及时停止了投资。财报显示,2011年,孚日的资产减值损失5489万元,较2010年增长322%,增加原因是“对持有的博世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博世太阳能")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这也导致公司当年净利同比下降26%。后经媒体证实,这里的博世太阳能正是孚日光伏此前投资的JSTG公司。
遭遇挫折的孚日在2013年已经剥离了大部分光伏资产,这部分的财务数据也没有计入*新财报。不过,张萌告诉记者,孚日并没有完全放弃光伏业务,目前仍在观望中。
不过,行业洗牌仍在继续。根据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数据,2013年浙江省光伏行业的企业数目仍在减少,2012年为370家,2013年则减少至260家。该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告诉记者,选择退出的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
根据2013年财报,在光伏项目上及时止损的孚日净利大涨7倍,盈利能力已回归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