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饮料加什么糖,也是一门正在变化的生意

百检网 2021-12-20

“消费者一般也不怎么关心原料,主要还是看口味。”营养师顾中一在微博里写道。不过,*近中国饮料公司元气森林陷入其饮料到底含不含糖的争议。话题热度让更多中国消费者开始在意原料。

争议同样存在于汽水的原料市场。

代糖(人工甜味剂)到底能不能*终替代蔗糖?至今,政府、代表消费者利益的非营利组织和公司都还在从中斡旋。就像制糖业曾经反复为自己争取过那样。

糖从良药变成毒药

本来,人们对糖的态度,没什么好吵的,或者说曾经没有。2000年前的印度医师就曾说糖“既提供营养,也使人发胖”。

但过去近一个世纪里,关心人口的政府、想赚更多钱的制糖业和试图保持健康的消费者,搅在一起,让天平倒向了其中一端。

如同1930年代宣传的益生菌和如今的复合维生素一样,糖业协会宣传,糖是一种健康食品。而一场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糖从增强体能的良药变成了使人发胖、得病的毒药。

彼时,赶上征兵,一批年轻人因为蛀牙被劝退,美国政府对此感到恼火。于是,当美国司法部起诉糖业协会控制市场价格时,政府坐观其变。糖业协会*终败诉,被迫解散,随之而来的是反糖舆论。

美国医学会认为“肥胖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头号健康问题”。美国人开始流行节食,一个全新的低热量食品饮料产业应运而生——零热量汽水、低卡可乐和其他各种不含糖的点心。

为了反击,糖业协会谋划了一个耗资180万美元、持续3年的推广计划。

制糖业甚至出钱成立了个新的非营利机构——美国糖业研究基金会。这个组织专门引导大众对糖的认知,资助和整理与糖相关的研究,找出糖对人体有益的证据。而种植者、精炼厂和加工厂,他们每年共出资100万美元支持其运营。

当时,它们的宣传策略来自两个营养学假说。一个是,肥胖是由于无差别的能量过剩导致的;另一个是,饥饿感要么来源于低血糖,要么是因为中枢神经感应到可用的葡萄糖不足。

这两个假说并没有实验数据支撑。但就宣传效果而言,的确有效。

人们逐渐相信,如果要限制热量,那么不仅仅是糖,所有食物都应该被限制。而且,不管要不要减肥,所有类型的饮食方式中,糖都是有价值的。糖甚至一度被包装成减肥的利器。

制糖业不仅在健康方面重塑了公众对糖的认识,也说服了公共卫生机构和联邦政府。这为它们接下来25年赚钱铺平了道路,赢得了战后市场。

代糖和糖,哪个更好?

一个是无热量的人工甜味剂,一个是高热量的天然甜味剂。原本,对想要减肥的人来说,这题也不难选。但公众的认知很快就被搅浑了。

低热量饮料和食品刚兴起时,1960年代,美国制糖业奋力维护糖在健康饮食中的地位,也没忘了攻击直接对手——代糖。

当政府和行业协会还在研讨:代糖和糖,哪个更好?制糖业已经透过广告给公众洗过脑。例如,糖精是一种提取自焦煤的甜味剂,不仅没有任何营养,还会损害健康。

赶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正在推动《纯食品与药品法案》。该法案,禁止在加工食品中添加危险防腐剂,也禁止药品包含成瘾性和不安全的成分。

制糖业利用了这一机会。问题被偷换成,减肥带来的好处,能否抵消其潜在的致癌和其他副作用的危害?更看重安全性的FDA,悄然站在了制糖业这边。

公关战之外,产能过剩的制糖业公开宣称,继续扩展糖在工业市场上的用途,使其产品多元化,比如洗涤剂、净水剂和烟草行业。暗地里,制糖业通过搜集证据,利用将竞争对手逐出市场。

接下来10年里,甜蜜素一度被从市场上抹去,而糖精也被烙上了潜在致癌物的印记。


实际上,像阿巴斯甜、安赛蜜这类人工甜味,已经应用超过半个世纪,应用广泛。三氯蔗糖、赤藓糖醇投产时间要短些,也已有几十年。只要在正常的食用剂量范围内,安全性可以保障。

可偏见一旦形成就很难转变,即使与之相悖的证据不断涌现,人也会视而不见。比如,糖精已经2000年从致癌物列表中删除。而我们至今还是对糖精存有争议。

不止糖精,其他各类代糖也都面临类似的营销困境。人们对实验室里配制出的甜味剂心怀恐惧。

代糖能做到甜度不减,热量更低。但长期食用会不会致病,学术界尚存争议。2019年,弗莱堡大学Joerg J. Meerpohl博士在一份研究中指出,人造甜味剂没有任何健康益处。但也没证据表明它们有任何危害。

或者,像美食专栏作者丹尼尔·恩格伯说的,对代糖的恐惧也许从不来自科学证据,而是来自一种宿命感——每一种快乐都有其后果。

代糖正在成为趋势

日益严重的全球肥胖问题给糖带来坏名声。而代糖不仅更容易被担心体重的人们接受,价格也比糖便宜。

代糖成本不到蔗糖的10%。按同甜味剂实现一千克蔗糖的甜度要花的成本来对比,蔗糖价甜比为6元/kg,而高倍甜味剂,如三氯蔗糖、安赛蜜等,价甜比为0.3-0.7 元/kg左右。

按照这一价甜比,除了用糖来提取乙醇这类工业用途之外,中国每年大约消费500万吨糖。这部分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市场,代糖只要拿下5%,也是一个百亿级别的市场。

而想要干掉蔗糖,代糖制造商们得想办法成为低热量食品,尤其是低热量饮料的**添加剂。高倍人工甜味剂销售中,60%左右来自饮料。

当可口可乐的含糖碳酸饮料越来越卖不动时,它也从代糖里尝到了甜头。

一方面,各国政府陆续征糖税。可口可乐早在2011年就做了决定。它也向英国政府承诺,将减少汽水中的热量。另一方面,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低热量饮料和食品的需求逐年增长。

2018年起,可口可乐连续推出了近十款减糖新品。自该年第二季度起,可口可乐的低糖无糖碳酸饮料系列产品增速为 12%。整个产品系列中,20个*畅销产品里, 18 个都是低糖或无糖配方。

近五年,这一趋势同样出现在中国饮料市场。新消费品牌元气森林以低糖气泡水打响市场。2019年天猫618时,其饮料销量一度超过农夫山泉和可口可乐。它用的就是代糖,比如赤藓糖醇。

卖出更多低糖气泡水的元气森林,带动了中国代糖产业

元气森林掀起的这波低糖热潮,带动了整个A股市场对代糖概念股的关注。今年1月,赤藓糖醇生产商三元生物拟上市。三个月后,另一家供应商保龄宝一度连续2个交易日涨停板。

面对各国不同程度对糖的监管压力和原料价格变化,可口可乐和元气森林们也在推动代糖推出新产品。1993年纽甜问世以来,人工合成甜味剂已发展至第六代。在中国,目前获批的代糖一共18种。

 

 中国市场上获批的18种代糖

以往,科学家在寻找糖的替代品时,要么从自然界里提取,要么人工合成,希望找到甜度更高、热量更低的甜味剂。想法一直没变。他们逐步降低食品饮料的含糖量,并重新训练你的味觉。

这个思路下,他们过去几年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改变糖本身的结构。以色列的食品技术公司DouxMatok通过将糖分子附着在特定味蕾的载体上,增强糖的甜味,并使食品中的糖含量降低多达40%。

降低人体糖分摄入的**好办法只有少吃糖。但出于本能,少有人能彻底拒绝甜蜜的诱惑。而代糖正解决这一困境。

参考:

《甜味剂:代糖渐成趋势,结构逐步调整》,国金证券

《不吃糖的理由:上瘾、疾病与糖的故事》,[美]加里·陶布斯(Gary Taubes)

The Race to Redesign Sugar, Nicola Twilley,New Yorker

本文转自锐问 Record,作者Alex,转载已获授权。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