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小棉袄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2月,10年来,合作社共参与了30万亩的棉花种植与管理,累计收购籽棉32万吨,经营 皮棉27万吨,社员由成立初期的312户,发展到如今的3200户。10年来,在市场的大潮中,合作社就像一叶扁舟,使出浑身解数,凝聚出一股力量,勇往 直前,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合作社成为中国棉花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棉农分会会长单位。
社员年二次返利
*高达30万元
早在2008年、2009年,合作社借势开始做棉花收购、加工和贸易,按照交易量连续两年给社员二次返利,**次金额为11万元,第二次金额达 到30万元。“那几年棉花市场行情好,而且我们从来不赌价格,坚持顺价销售,一直没有亏损,确实挣了些钱。” 新疆乌鲁木齐小棉袄合作社理事长曹会庆回忆起当年,仍唏嘘不已。
自2011年开始,我国棉花行业进入3年收储期。棉花收储政策是在棉价大幅下挫的背景下,为保护棉农利益而制定的。但收储政策导致市场机制弱 化,市场不再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棉花质量与销售价格关系也不紧密,一切都由国家政策兜底。收购时期的合作社也不再像往年那样忙碌,只要把棉花交到收储中 心就好,不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和工作。“3年收储期间,我们还一直在坚持做棉花的加工和销售,组织社员向国家交储,但由于棉花收购价格过高,基本是平进平 出,并没有挣到什么钱。”曹会庆说。
建设产业信息体系
这样的日子让曹会庆感觉不踏实,2013年,他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生产管理中,规划如何更好地服务社员。
“起初,我们经常接到社员的咨询电话,询问产业政策,毕竟对于棉农来说,收集棉业信息确实不太现实,但他们迫切想了解国家及产业相关政策。”曹会庆意识到,“市场瞬息万变,棉花市场也进入到了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所以,掌握了信息就意味着把握了市场发展方向。”
于是,2013年,借助“互联网+”,曹会庆建设了“丝路小棉袄”微信平台,专门向会员传递棉花产业链上下游间信息。
“‘小棉袄’这个名字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和棉业相关;二是把平台打造成棉农的贴心‘小棉袄’。”曹会庆说。平台上线后推出了“栽培管理技术” “产业政策”“纺织”等板块;开发了棉花相关指数产品,如“小棉袄籽棉价格指数”“小棉袄采摘进度指数”“小棉袄农资指数”等。“每年12月到次年4月, 集中发布农资价格相关信息,如地膜、化肥等价格信息;4月—9月,在棉花生长期,平台集中发布棉花生长指数以及生长期常见病虫害的防治等信息;9月—12 月为棉花收购期,平台集中发布籽棉采摘进度、籽棉价格以及棉农交售等信息。这一系列信息为棉农生产以及销售提供了参考。”曹会庆说。
据悉,截至目前,“丝路小棉袄”微信平台已发布近千期信息,信息量、时效性、准确性、实用性、点击率、转发率在业内都位居前列;平台有2万多人 关注,受到了业界的认可,影响力也随之扩大。“平台的推出为社员提供了更为及时准确的信息以及更为全面的服务,也成为提升社员凝聚力的一种方式。” 曹会庆说。
其实,早在4年前,合作社就已经开始了产业信息体系建设——承担“新疆棉花生产监测预警项目”。
由于合作社社员分布在新疆各地,且都是种植大户,基本反映了新疆棉花的生产销售等状态,2009年,中国棉花协会将“新疆棉花生产监测预警项 目”交给合作社。合作社共设置了19个服务站、63个信息采集员,全疆监测样本总数为3000余户;主要负责新疆的棉花种植意向、生产、交售、产出与收益 等棉花相关环节的信息监测,为中国棉花协会提供了一手的新疆棉花产业信息。
服务于产业供给侧改革
2014年国家开始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重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新回归市场的棉花产业震荡变大,棉花收购价格也不再有兜底,棉业各方开始重新摸索适应“市场说了算”的行情。那一年,为了规避风险,合作社不再涉及棉花的收购、加工。
随着目标价格试点的推行,收储时期所产生的弊端一一暴露出来,特别是“产不对需”——大量低质量的棉花卖不出去,而高质量的棉花又供不应求。截至2015年底,国家储备棉有1000万吨。
为解决棉花生产与需求脱节,引导社员在重视产量的同时更要棉花质量,从而实现棉花的优质优价,从2016年开始,棉花产业开始了供给侧改革。 2017年,新疆呼图壁县成立了全疆**棉花产业联盟,主要通过打通棉花生产、加工、流通、纺织等全产业链条,以纺织需求为导向实行棉花订单生产、订单销 售,建立棉花生产供给新模式,从而提升我国棉花和纺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曹会庆说,棉花产业联盟由纺织企业、轧花企业、制种企业、农资企业、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棉花生产经营单位自愿组成,以市场和消费需求为导向,将改变传统的“小而分散”生产方式。
“目前,产业联盟这种形式可以通过产业下游纺织环节倒逼上游棉农种植环节,引导棉农重视棉花质量。同时,呼图壁等县开始试点通过‘一县一品’‘一社一品’解决棉花的一致性问题。如果试点成功,合作社也将尝试这种生产方式。”曹会庆表示。
今年12月,合作社就迈入第十一个年头,趁着棉市行情不错,曹会庆打算重新做回收购加工业务,刚刚结束了承包加工厂的洽谈,厂址选在克拉玛依。 虽然那里只有合作社的200多户社员,但他们的植棉面积占据了整个合作社总植棉面积的50%。“今年重新做棉花收购加工销售业务,希望挣了钱给大家多分 红。”曹会庆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