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的农户在家门口大搞种养就搞活了经济;没钱的农户在家门口苦干实干就领上了工资,有些还分到了红利……这就是阳山县扶贫办积*摸索“帮大户带穷户”的扶贫新模式后,让更多的农户得到了实惠的一件新鲜事。
阳山县从佛山市南海区对口帮扶的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以广东温氏食品有限集团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实施了“帮大户带穷户”的扶贫模式。目前,该扶贫办按照这种模式共提供帮扶资金82.1万元,帮扶了32户种养大户,带动了当地58户贫困户发展。去年,他们一共养殖了28860头生猪和40万只肉鸡,还开挖15亩鱼塘养鱼,给550亩山地种上了砂糖桔、柑桔、柚子、柠檬。种养大户聘请当地贫困户做工后,除每月按时给他们发放固定底薪之外,有些还可以按协议让他们享受利润分红。同时,扶贫办还可以从毛利中逐步收回投放的本金,这种“养猪养鱼养肉鸡养‘肥’钱包,种桔种柚种柠檬种出喜悦”的事情就形成了一种多赢的良好局面。
一般该县的种养大户都有经验和技术优势,但是,在扩大再生产时常常会遇到资金周转不足的情况,这就制约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阳山县扶贫办主任潘志雄在2006年任此职后就与副主任向妮等班子成员共谋良策,既帮种养大户解决急需的资金问题,又要种养大户实行“捆绑式”帮带扶贫,扶持本村1至3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大户既可以聘请人均年纯收入152 0173 3840元以下在册贫困户家庭的劳动力做工领工资,又可以让贫困户用土地参股等形式分红,还可以在种养大户的帮助下,让贫困户自主发展种养业等等。由于绝大多数贫困户既缺资金又缺技术,于是,在贫困户发展种养时,由种养大户以猪场或果园等作担保向县扶贫办为贫困户借取短期帮扶资金,并为贫困户作技术指导,解决一些具体的“瓶颈”问题,让贫困户增产增收,增强对致富的信心。
阳山县阳城镇黄竹村委会的种果专业户冯大马在当地种果成功后,县扶贫办的领导又动员他“复合种养”。当他提出财力不足时,就现场拍板支持他5万元资金,帮助他解决了购买猪苗和兴建猪舍的部分周转资金,使冯大马在2007年7月**批就能购进458头温氏猪苗。经过精心饲养,在当年11月下旬出售首批肉猪后,冯大马就获得4.8万元毛利。冯大马尝到这种甜头更增添了信心。他在搞好自己生产的同时,还根据县扶贫办的要求,“捆绑”帮扶本村贫困户龚志文一起走养猪致富道路。2007年底,龚志文搭建的猪舍现在每批可饲养220头生猪,去年出栏量达400头,获毛利4.5万多元,成了致富的后起之秀。他总在想:过去别人戴上手表了,自己还没有用上挂钟;别上买起彩电了,自己还没有用上收音机;别人打着手机了,自己还没有用上电话;别上买起汽车了,自己还没有用上摩托。如今,腰包开始鼓了,彩电搬回家了,瓦房准备换了,得到扶助后努力走出一条养殖奔小康的路心里也踏实多了。他坚信,劳动致富也不再是遥想的梦了。通过两三年的摸索和实践,县扶贫办的领导总觉得想法决定做法,思路决定出路,于是,从“扶穷扶智扶资金”做起,达到一种“增产增收增信心”的目的,该扶贫办还联合相关部门对有些贫困户进行科学种养的培训等,开展智力扶贫,同时,通过“帮大户带穷户”的帮扶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拿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委会石桥村小组的村民欧暖来说吧,他依靠温氏公司合作养猪,不断扩大养殖规模。2008年,由帮扶干部联系欧暖和贫困户组成帮扶小组,以大户投资,贫困户投劳,利益共享的形式,向县扶贫办申请帮扶资金。该办以“封闭式”模式借款5万元帮扶发展生产:即由扶贫办将款项直接汇入温氏公司帐户,温氏公司在欧暖交售商品肉猪结算时按毛利的60%代县扶贫办扣还借款。三户贫困户各出一个劳力参与养殖,欧暖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底薪,并以每栏猪纯利的30%给予分红。目前,欧暖共建起猪舍5个,肉猪存栏量1300只,每年可出栏肉猪2600只以上,纯利润达28万元以上,加上养鱼、种果的收入,全年纯利超过40万元,三户贫困户每户分红可达3万元,实现脱贫。在欧暖的带动下,隔坑村发展了十多户养猪专业户,既推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帮大户带穷户”的开发式扶贫模式,有效地帮助大户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同时解决了贫困户进入产业链条“门槛难”问题,既保证了扶贫金的安全,又用活了扶贫资金、使农户增加了收入,还可以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了企业、农户和贫困户、扶贫单位的“三赢”。在全县的年度考核中,县扶贫办由于业绩突出在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