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将对一些重点行业提出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意见,这些行业包括水泥、钢铁、皮革、造纸等。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牛建国昨天表示,这只是一个宏观性的意见,各行业具体的结构调整,还需要自行确定方案。
在今年8月份对山东、湖北等地的水泥行业进行了调研之后,牛建国带领的调研组还将在9月9日左右,对皮革行业开始调研。
而进入发改委调研视野的行业,基本上都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水泥行业,根据发改委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工业总产值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个百分点。上半年实现利润同比下降了76.5%,企业亏损面达43.5%。
同样被列为调研对象的皮革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品附加值低以及频频遭遇国外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皮革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出口创汇占据全国创汇总值的3~4%。同时,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发展皮革行业有利于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善梅介绍说,目前中国皮革制品价低利薄,导致了产品抗风险能力较弱,易于受到市场的冲击。而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对于以出口为主的皮革行业无疑产生了较大影响。
牛建国表示,虽然经济运行在朝着宏观调控的方向发展,但是,在总量调控取得一定成效的情况下,结构性矛盾、问题日益显露。如投资规模依然偏大,结构依然不合理。
因此,牛建国称,下半年不会出台重大的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的力度总体上既不加大也不放松。但是对行业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将会进行微调。在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更加重视缓解微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也就是说,”牛建国表示,“如果某些行业下滑太厉害,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和企业的发展,可能宏观调控要稍微放松。当然,也有些行业要严格控制,把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对于这些重点行业的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9月下旬将会发布。牛建国透露,水泥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实际上还是产业结构的问题,以后将通过制定环保标准,提高准入门槛等措施,实现水泥行业的结构优化。其中生产能力低的企业,要被淘汰出局。
虽然发改委的意见尚未出台,但是从业内人士角度来讲,皮革行业的结构调整主要应该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二是以生态友好型原材料替代环境污染的原材料,以应对欧盟的技术性壁垒和调查。
在今年8月份对山东、湖北等地的水泥行业进行了调研之后,牛建国带领的调研组还将在9月9日左右,对皮革行业开始调研。
而进入发改委调研视野的行业,基本上都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水泥行业,根据发改委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工业总产值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个百分点。上半年实现利润同比下降了76.5%,企业亏损面达43.5%。
同样被列为调研对象的皮革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品附加值低以及频频遭遇国外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皮革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出口创汇占据全国创汇总值的3~4%。同时,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发展皮革行业有利于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善梅介绍说,目前中国皮革制品价低利薄,导致了产品抗风险能力较弱,易于受到市场的冲击。而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对于以出口为主的皮革行业无疑产生了较大影响。
牛建国表示,虽然经济运行在朝着宏观调控的方向发展,但是,在总量调控取得一定成效的情况下,结构性矛盾、问题日益显露。如投资规模依然偏大,结构依然不合理。
因此,牛建国称,下半年不会出台重大的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的力度总体上既不加大也不放松。但是对行业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将会进行微调。在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更加重视缓解微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也就是说,”牛建国表示,“如果某些行业下滑太厉害,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和企业的发展,可能宏观调控要稍微放松。当然,也有些行业要严格控制,把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对于这些重点行业的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9月下旬将会发布。牛建国透露,水泥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实际上还是产业结构的问题,以后将通过制定环保标准,提高准入门槛等措施,实现水泥行业的结构优化。其中生产能力低的企业,要被淘汰出局。
虽然发改委的意见尚未出台,但是从业内人士角度来讲,皮革行业的结构调整主要应该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二是以生态友好型原材料替代环境污染的原材料,以应对欧盟的技术性壁垒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