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具有一定的借鉴性。事实上,无论是降价还是另谋出路,中国鞋企很难挣开欧盟的游戏规则。为了收集实据,欧盟已派人到中国泉州对当地鞋企进行调查。“印尼2005年出口鞋2500万双,2007年后数量增加两倍;中国澳门的数据变化更大,2005年是250万双,2007年预测是2100万双;另外,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也出现鞋类出口剧增的情况。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口欧盟的鞋大大增加,不排除中国鞋企绕道第三方从而规避责任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尽管这或许是欧盟的推测,但规则高于一切,只要被认定,中国鞋企就难逃被征税的可能。
另外,通过降价的方式来应对反倾销,此类方法对欧盟而言则更为敏感。事实上,欧盟在立法上对此早有准备:如果中国鞋企在反倾销政策生效两年后有吸收行为,欧盟就会迅速启动反吸收调查;如果中国鞋企出口产品降价,而进口产品在欧盟的销售价格未发生太大改变,则欧盟又将认定中国鞋企倾销。据悉,欧盟已开始在启动调查程序来确定吸收与规避行为是否存在,如此,参与吸收和规避的中国企业就将在下轮的复审中被征收更高的反倾销税。
“真正有效的手段是通过跨国公司等安排合理规避,或者在第三国生产,真正改变产品原产地。”无奈之下,一些中国鞋企只有选择这种方式来应对欧盟的游戏规则。
在欧盟强制性的规则游戏之后,中国鞋企也已察觉出其反倾销的真实目的。“市场经济地位、反倾销只是欧盟方面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是一种赚钱的‘把戏’。”在鞋城泉州,当地企业家对此有着相似的看法。
迫于欧盟游戏规则的霸王条款,中国鞋企品牌出口企业竞争力降低,订单减少,一些中小型企业甚至因此放弃了对欧盟的出口……
面对欧盟的制裁,相当部分的中国鞋企还是拿起了法律武器,提出其中复审要求:以“富贵鸟”为代表的中国福建鞋业名企就一直在进行周旋。“全世界都知道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全球产业分工的大趋势必然把制鞋业往劳动力多且便宜的国家和地区转移,任何保护措施都改变不了这种趋势。”“富贵鸟”海外部经理廖海君认为,欧盟提高其进口鞋税率的趋势将是长期性的,而“富贵鸟”不会放弃对此惩罚性措施的周旋。
就在今年10月,针对“反倾销满1年可向欧盟委员会提出期中复审申请,并要求对案件进行重新裁定”的相关规定,包括石狮市数家出口鞋业企业在内的泉州市鞋企业主已筹备并参与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期中复审的应诉准备工作,以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和更改16.5%%反倾销税税率。
多方努力之下,中国鞋企能否改变这一由人所定的规则?
“欧市”并非惟一
针对欧盟人为的贸易壁垒,意识到这将成趋势的中国鞋企并未听任“宰割”,一方面在积*应诉,一方面开始多渠道寻找市场。
为了中国鞋业的前途,中国鞋企表现出**团结的局面:2006年2月9日,创信集团等广东省8家皮面鞋生产巨头成立“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3月8日,闽粤浙三地鞋业商会首次组建“欧盟反倾销应对联盟”,并对外发布了“应对联盟宣言”。4月3日,温州的康奈、奥康、红蜻蜓、东艺等14家鞋企发布了《关于应对“欧盟反倾销”的联合宣言》,就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表示“强烈不满并提出严正抗议”;2006年6月,来自中国鞋业的代表活跃在欧洲各地,联系欧盟的进口商和零售商企业,争取对欧盟的决策产生积*影响。2007年8月,由中国皮革协会、香港鞋业商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广东鞋业厂商会、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等十几家商会协会发起的中国鞋业组织联席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在饱受欧盟反倾销之苦后,中国鞋企逐渐熟悉了欧盟的游戏规则,许多鞋企开始改走高中档路线,以应对长期的壁垒。“以积*的心态来对待贸易上的摩擦,不能 说不是一次新的机遇。企业可以借机在产品结构、质量和竞争策略上进行调整,整个行业也会大幅提升。”经贸关系专家周世俭分析认为,困局之下的中国鞋企更应注重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事实上,当多方努力未见太大成效后,中国鞋企在提升自身的同时,开始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欧盟市场并非惟一选择!
2006年11月,也就是欧盟对中国鞋企裁决正式生效的4个月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中非双方在经济领域有了深层次的探讨和合作,峰会期间还举行了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等活动,中国鞋企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近年来,中国鞋出口非洲态势正迅猛增长。以泉州为首的中国鞋企近年来也加大了对非投资力度,而浙江鞋企也不甘落后,有数据显示,2006年的前三季度,仅浙江省出口到非洲的鞋就达到2.1亿双,出口额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8.4%%和30.5%%……
同时,中国政府也开始行动。据悉,除明确了有关资金、外汇、出入境、物资等非洲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外,为转移国内过剩产能以及避开日趋严重的国际贸易壁垒,商务部“推动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10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计划也正逐步推行之中,这些中国企业将获得政府提供*多可达近千亿元的资金扶持。
来源:《通商》杂志
另外,通过降价的方式来应对反倾销,此类方法对欧盟而言则更为敏感。事实上,欧盟在立法上对此早有准备:如果中国鞋企在反倾销政策生效两年后有吸收行为,欧盟就会迅速启动反吸收调查;如果中国鞋企出口产品降价,而进口产品在欧盟的销售价格未发生太大改变,则欧盟又将认定中国鞋企倾销。据悉,欧盟已开始在启动调查程序来确定吸收与规避行为是否存在,如此,参与吸收和规避的中国企业就将在下轮的复审中被征收更高的反倾销税。
“真正有效的手段是通过跨国公司等安排合理规避,或者在第三国生产,真正改变产品原产地。”无奈之下,一些中国鞋企只有选择这种方式来应对欧盟的游戏规则。
在欧盟强制性的规则游戏之后,中国鞋企也已察觉出其反倾销的真实目的。“市场经济地位、反倾销只是欧盟方面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是一种赚钱的‘把戏’。”在鞋城泉州,当地企业家对此有着相似的看法。
迫于欧盟游戏规则的霸王条款,中国鞋企品牌出口企业竞争力降低,订单减少,一些中小型企业甚至因此放弃了对欧盟的出口……
面对欧盟的制裁,相当部分的中国鞋企还是拿起了法律武器,提出其中复审要求:以“富贵鸟”为代表的中国福建鞋业名企就一直在进行周旋。“全世界都知道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全球产业分工的大趋势必然把制鞋业往劳动力多且便宜的国家和地区转移,任何保护措施都改变不了这种趋势。”“富贵鸟”海外部经理廖海君认为,欧盟提高其进口鞋税率的趋势将是长期性的,而“富贵鸟”不会放弃对此惩罚性措施的周旋。
就在今年10月,针对“反倾销满1年可向欧盟委员会提出期中复审申请,并要求对案件进行重新裁定”的相关规定,包括石狮市数家出口鞋业企业在内的泉州市鞋企业主已筹备并参与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期中复审的应诉准备工作,以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和更改16.5%%反倾销税税率。
多方努力之下,中国鞋企能否改变这一由人所定的规则?
“欧市”并非惟一
针对欧盟人为的贸易壁垒,意识到这将成趋势的中国鞋企并未听任“宰割”,一方面在积*应诉,一方面开始多渠道寻找市场。
为了中国鞋业的前途,中国鞋企表现出**团结的局面:2006年2月9日,创信集团等广东省8家皮面鞋生产巨头成立“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3月8日,闽粤浙三地鞋业商会首次组建“欧盟反倾销应对联盟”,并对外发布了“应对联盟宣言”。4月3日,温州的康奈、奥康、红蜻蜓、东艺等14家鞋企发布了《关于应对“欧盟反倾销”的联合宣言》,就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表示“强烈不满并提出严正抗议”;2006年6月,来自中国鞋业的代表活跃在欧洲各地,联系欧盟的进口商和零售商企业,争取对欧盟的决策产生积*影响。2007年8月,由中国皮革协会、香港鞋业商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广东鞋业厂商会、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等十几家商会协会发起的中国鞋业组织联席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在饱受欧盟反倾销之苦后,中国鞋企逐渐熟悉了欧盟的游戏规则,许多鞋企开始改走高中档路线,以应对长期的壁垒。“以积*的心态来对待贸易上的摩擦,不能 说不是一次新的机遇。企业可以借机在产品结构、质量和竞争策略上进行调整,整个行业也会大幅提升。”经贸关系专家周世俭分析认为,困局之下的中国鞋企更应注重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事实上,当多方努力未见太大成效后,中国鞋企在提升自身的同时,开始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欧盟市场并非惟一选择!
2006年11月,也就是欧盟对中国鞋企裁决正式生效的4个月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中非双方在经济领域有了深层次的探讨和合作,峰会期间还举行了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等活动,中国鞋企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近年来,中国鞋出口非洲态势正迅猛增长。以泉州为首的中国鞋企近年来也加大了对非投资力度,而浙江鞋企也不甘落后,有数据显示,2006年的前三季度,仅浙江省出口到非洲的鞋就达到2.1亿双,出口额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8.4%%和30.5%%……
同时,中国政府也开始行动。据悉,除明确了有关资金、外汇、出入境、物资等非洲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外,为转移国内过剩产能以及避开日趋严重的国际贸易壁垒,商务部“推动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10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计划也正逐步推行之中,这些中国企业将获得政府提供*多可达近千亿元的资金扶持。
来源:《通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