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家万户分散养牛,变为“养殖小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从牛贩子小打小闹卖活牛,变为龙头企业精深加工。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平凉“红牛”产业“牛气冲天”,全市牛饲养量达103.3万头,出栏量38.2万头,产业增加值达12.4亿元。
如今,政府积*引导农民转变养殖模式,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模式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已建成养牛小区156 0190 2607个、规模养牛场82个,带动发展51个万头养牛乡、279个千头养牛村、1031个百头养牛社。“养殖小区是新兴的一种养殖方式,也是夯实养殖业基地的一个方向。”省农牧厅畜牧处处长曹藏虎说。
国内众多农牧企业看中平凉红牛牛源,纷纷“抢滩”入驻平凉精深加工让平凉红牛的附加值迅速提高,农民育肥1头牛,可获纯利润1500元左右。如今,平凉市新建和改扩建产值达到1000万元规模的牛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8户,年肉牛屠宰能力达到30万头,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户。整合资源组建的平凉红牛集团,年生产各类牛产品3200多吨,实现利润1060万元。
在鞋面革生产企业平凉市福利制革厂,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化生产厂房兀立眼前,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工人们有序地在大型机器间穿梭,意大利进口先进设备繁忙运转。粘着血腥与残毛的牛皮,经过分割、浸染、凉晒、刨光等一道道工序,变成了一张张光滑柔软的皮革。而在皮革成品展览室里,陈列着10大系列、100多种颜色的皮革样品,五颜六色、光泽锃亮、质地优良的皮革令人眼花缭乱。
以前,平凉市农民家的牛皮被一些贩运户以两三百元钱低价收购,运至南方等省区市加工。由于没有自己的皮革加工企业,没有稳定的牛皮市场,牛皮往往被放置一两年时间才被收购。而今,平凉市福利制革厂这个龙头企业,年加工牛皮革100万标张,促使这里的牛皮身价骤然上涨,一张牛皮平均卖至七八百元,而且就地迅速被收购,变成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