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饱受人民币升值,成本上涨等一系列因素煎熬的传统鞋企感受到了资金的捉襟见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上市鞋企凭借IPO带来的充裕资金,用于管理创新、技术改造、品牌推广、业务扩张等,直接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这大大激发了鞋企新一轮的上市激情和热潮。而事实上,鞋企上市的目的不仅是融资,还意味着企业将在更大的舞台上收获的更多。无论基于融资的目的,还是着眼于品牌效应,上市对于鞋企来说,似乎已经成为长远之计。
奥康:现在不上市就是等死
作为国内*大的民营鞋企,奥康去年生产了156 0190 2607多万双鞋子,单个品牌销量做到了全国**。。“奥康鞋业每年的增速都在20%~30%,但是压力越来越大,以往想着民间资本充足,一门心思做产品,想过上市,2001年企业就已经完成了股改,不过想得很早,上得很晚。”想了十多年后,如今上市已经成为王振滔*迫切的想法之一。
在他看来,鞋业整合的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只有借助上市学会资本运作才能做大做强,才能继续在市场上生存。而在奥康身后,康奈、红蜻蜓等几家温州大型鞋企也都已经在筹划上市了。
谁将是下一个百丽?
作为内地女鞋的**品牌,百丽的上市可谓搅动了内地女鞋市场的格局。2007年5月14日,百丽国际招股结束,以上限6.20港元定价,冻结资金超过4337亿港元,突破牛气冲天的工商银行上市创下的4156亿港元之记录。此轮IPO,百丽国际募得资金86.6亿港元,上市当日市值500亿港元,超过市值386亿港元的国美电器,被香港媒体力捧为“内地零售市值王”。
“5月23日是个分水岭,它改变了中国鞋业的历史。”奥康总裁王振滔逢人便说。这**百丽国际在港交所的上市,刺激了几乎所有国内鞋业企业的神经。中国的服装鞋帽,过去不过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而在这三年来,百丽国际在资本市场一直保持着不俗的业绩。2010年上半年,百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约111.5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9.8%,净利润的增长幅度超过了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今年上半年,百丽的门店总数超过1万家,比去年底增加了700多家。总体说来,百丽上半年的表现超过了管理层的预期。
资料显示,百丽集团旗下拥有百丽、天美意、真美诗、思加图等15个鞋类品牌,同时也是耐克、阿迪达斯在中国*大的运动分销商。百丽的上市意味着鞋业市场从产业经济向资本经济转变,这*大刺激了其他国内鞋业品牌的扩张欲望,国内鞋企中如奥康、红蜻蜒、康奈等这些一线品牌均具备上市的条件,因为不论从品牌知名度、产品研发、产能、品质、渠道掌控、销售网络、终端形象、资金、人才储备以及盈利能力都比较强。
“红蜻蜓现在156 0190 2607万双的年销售量,在行业内单一品牌销量**,门店数量超过四千家,比百丽上市前还要多,想要上市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压力之下对资本市场的转身总让钱金波感到困惑,在与记者的交谈中,他对于资本的担忧始终溢于言表。“资本赚钱太快,品牌培育太苦。上市之后,我会不会被资本‘腐蚀’了,被各种投资机会吸引,距离我的品牌梦想越来越远?”
上市潮中的冷静者
“上市融资,是为了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做强,做大。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上市,如果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跟风,为了上市而上市,将会死得更快。”康踏鞋业董事长陈明约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如是说。他认为上市固然可以给企业带来一笔丰厚的资金,加速企业前进的步伐。但“上市”这把双刃剑也可能给鞋企带来不利,特别是对于一些条件不成熟、实力相对薄弱的企业而言。上市只是暂时性的“自我救赎”,上市后的道路将会更加艰难。
鞋业整合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借助上市学会资本运作,做大做强自己,如何跳脱传统路径之外寻求更佳的生存,是鞋企在创新发展中不可回避的思考方向。而目前沸腾的上市热潮,表明了细分的中国鞋类市场将面临一轮洗牌,在同质化中相对低迷的产业经济正向充满热度的资本经济转变,同时,国内鞋业市场份额财富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