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磁兼容技术的根本任务和研究方向出发,进行归纳整理了电线电缆在电磁兼容方面的研究方向,包括不同屏蔽形式,传输模型,电线电缆接地及试验等。讨论了与电线电缆相关的屏蔽、滤波、接地抑制电磁干扰的三大技术,*后指出三大技术也是相互补充和相互关联的,没有包罗万象的统一方法,非常有必要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
电磁兼容技术起源于人们对电磁干扰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并在控制、对抗电磁干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电磁兼容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形成又还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其理论体系尚不够严密、系统和成熟。这就决定了电磁兼容学科具有一些有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
1)大量引用无线电技术的感念和术语。例如,用电设备对干扰信号的影响应称为“敏感”和“接受”;导线和导线相互之间的耦合,有时被称为“串扰或串音”,交流电磁场使导线产生的感应电势称为“电场激励”把相互垂直的两个电场分量的矢量随时间变化的形态称为“*化”等。
2)理论体系主要以电磁场理论和电路理论为基础构成。
3)主要以分贝(dB)作为度量单位。
4)电磁兼容性已经成为产品可靠性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本任务和研究方向
1.电磁兼容技术的根本任务和研究方向
电磁兼容技术的根本任务是使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的各种电气、电子设备或系统能够互不干扰正常工作,达到所谓的“兼容”状态。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则是紧密围绕形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而进行的,即研究干扰的机理、干扰源的发射特性以及如何抑制干扰的发射;研究干扰以何种方式、通过什么途径传播,以及如何切断这些传播通道;研究干扰接收器对干扰产生何种响应,以及如何降低其干扰敏感度,增强抗干扰能力。
基于此,可以进行如下研究方向:电磁干扰三要素特性的分析;电磁兼容性分析预测技术;电磁兼容设计技术;电磁干扰抑制(也是电磁兼容控制)技术;电磁兼容性测量和试验技术;电磁脉冲干扰及其防护技术;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及其防护技术;电磁兼容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与工程管理。
2电线电缆在电磁兼容方面的研究方向
电缆屏蔽结构的研究,包括各类电缆屏蔽材料、形式或组合结构,大致包括:金属管状结构;金属丝编织(不同编织密度)结构;金属丝缠绕(不同密度)结构;金属薄膜压边缠绕(或纵包)结构;钢带铠装结构;金属镀层(包括物理或化学镀层)结构;半导电屏蔽材料的屏蔽作用;导电漆膜结构;以上组合结构。
1)不同电缆屏蔽结构在不同频段或不同场源情况下的屏蔽效果的数学模型及工程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的不同传输形式,包括:对绞;对绞屏蔽;星绞;星绞屏蔽;同轴结构;双同轴对称射频结构(分屏蔽后加总屏蔽)三同轴结构;漏泄电缆的耦合(利用电磁耦合);
2)不同电缆传输形式下如何接地及接地效果;
3)电磁兼容类试验,包括:电磁干扰测试、电磁敏感度测试、屏蔽效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