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442.6-202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百检网 2022-11-15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近岸海域生物监测的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分析、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近岸海域的生物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 第 7 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T 17826 海洋生物分类代码

HJ 168 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

HJ 442.1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部分 总则

HJ 442.2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二部分 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

HJ 442.3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 近岸海域水质监测

HJ 442.1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十部分 评价及报告

HJ 73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HY/T 147.5 海洋监测技术规程 第 5 部分:海洋生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

定期和定点(区域)分析与测定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因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反应并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类别。

3.2

浮游植物 phytoplankton

是一类自养型的浮游生物,多为单细胞植物,具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体,能吸收光能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自行制造有机体(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硅藻、甲藻、绿藻、蓝藻、金藻、黄藻以及藻类孢子等,它们是水域的主要生产者。

3.3

浮游动物 zooplankton

生活于水层中被动地移动的细小动物统称为浮游动物。包括浮游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 软体动物的翼足类和异足类、甲壳动物、毛颚动物、被囊动物、浮游幼虫以及其它门类中的个别浮游种类等。按个体大小可分为巨型浮游动物、大型浮游动物、中小型浮游动物和微型浮游动物。本标准中的大型浮游动物、中小型浮游动物分别指使用 GB 17378.7 浅水Ⅰ、Ⅱ 型浮游生物网采集到的浮游动物。

3.4

微生物 microorganism

指个体很小、一般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辨认的许多类群的生物。广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 放线菌、霉菌、酵母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类病毒、原生动物及单细胞藻类。

3.5

群落结构 community structure

是生物群落总体水平上的特征之一,也是群落一系列属性中主要的一项。群落结构包 括营养结构、空间结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时间结构(昼夜节律和季节性分布)和物种结构等各个方面。

3.6

优势种 dominant species

指生态系统或群落中,数量多、出现频率高的物种。

3.7

种类多样性 species persity

以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及它们的相对多寡为衡量的指标,既包括群落中现存物种的数目,也包括物种的相对多度(即均度),即群落内或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寡和不均匀性。

3.8

均匀度 evenness

反映群落结构均匀性的指数。

3.9

丰度 richness

表示群落(或样品)中种类丰富程度的指数。

3.10

潮间带生物 intertidal benthos

生活在潮间带底表的植物和底表与底内的动物。

3.11

大型底栖生物 macrobenthos

生活于水域底上、底内或接近于底上的动植物,统称为底栖生物。大型底栖生物是底栖 生物的一类,为不能通过 0.5 mm 孔径网筛的底栖生物。

4 近岸海域生物监测的一般要求

近岸海域生物监测实施方案制定按 HJ 442.1 相关要求执行;监测点位布设按照 HJ 730要求执行;数据处理与数据上报按 HJ 442.2 要求执行;评价与报告按 HJ 442.10 要求执行。国家确定的重要河口海湾和重点区域例行监测的生物监测频次为每年按枯、丰、平水期

进行 3 次,采样与水质监测结合;其他区域可根据监测条件和评价要求开展,如每年按枯、丰、平水期进行监测或每 2 年选择同一水期监测 1 次。

例行监测项目包括浮游植物、大型浮游动物、叶绿素 a、粪大肠菌群、大型底栖生物(定量)。

其他近岸海域生物监测时间、频次等依据监测目的确定;其他监测项目一般包括赤潮生 物、中小型浮游动物、大型底栖生物(定性)、大型藻类、细菌总数和鱼类回避反应等。

5 生物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

5.1 采样层次

a)各监测项目采样层次参照 GB 17378.7 和 HJ 442.3 执行;

b)微生物采表层样;

c)叶绿素 a、浮游植物定量样品的采样层次同水质采样层次,参见 HJ 442.3;

d) 浮游植物定性样品、浮游动物样品采集离底 2 m 垂直拖至表层;

e) 大型底栖生物采集按照 GB 17378.7 执行。

5.2 样品采样

a)各监测项目样品采样按照 GB 17378.7 准备和采集;

b)采样前的准备:根据调查项目、点位、层次,配备足量的样品瓶、固定剂及其他器 材;选用合适的监测用船,采样操作必须在船舶停稳以后才能进行,根据当时的气象及海流条件可适当调整采样的方位,以保证采样的方便、安全;

c)微生物采样使用无菌采水器,注意保证整个过程的无菌操作,避免沾污;

d)浮游生物采样使用浅水Ⅰ、Ⅱ、Ⅲ型浮游生物网,下网不超过 1 m/s;起网约 0.5 m/s;

e) 大型底栖生物定量采样使用 0.1 m2 的采泥器,每个点位取 3 次;特殊情况下,不少于 2 次;若条件不许可,可使用 0.05 m2 的采泥器,但需增加采样次数;定性采样使用阿氏拖网,拖网速度控制在 2 节左右,每个点位拖网时间为 10 min;

f) 潮间带定量取样:在高、中和低潮区进行采样,滩涂定量取样用定量采样器,样方数每站通常取 8 个(合计 0.5 m2);若滩面沉积物类型较—致、生物分布较均匀,可考虑取 4 个样方;岩石岸定量取样一般用 25 cm×25 cm 的定量框,每站取 2 个样方;若生物栖息密度很髙,且分布较均匀,可考虑采用 10 cm×10 cm 的定量框;

g) 潮间带定性取样:每站定量取样的同时,应尽可能将该站附近出现的动植物种类收集齐全,以作分析时参考,但定性样品务必与定量样品分装,不可混淆。

5.3 样品保存及方法

各监测项目样品的固定、保存与运输参照 GB 17378.7,监测项目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常用方法见表 1。

a)微生物样品采集后应尽快分析,时间不超过 2 h,否则,应将样品置于冰瓶或冰箱中,时间不得超过 24 h;

b)叶绿素 a 样品采集后要立即过滤,然后用铝箔将滤膜包裹起来,在-20℃条件下干燥保存待测;

c)浮游植物采水样品以每升水样加入 6 ml~8 ml 鲁哥氏液固定(鲁哥氏液为碘片溶于5%碘化钾溶液配制的饱和溶液),摇匀;网采样品加入体积分数为 5%的甲醛溶液; 网采样品按所采样品体积的 5%加入甲醛溶液,摇匀;

d)浮游动物样品采集后加入体积分数为 5%的甲醛溶液,摇匀;

e)大型底栖生物样品采集后经现场海水冲洗干净,暂时性保存用体积分数为 5%~7% 中性甲醛溶液,永久性保存用体积分数为 75%丙三醇乙醇溶液或体积分数为 75% 乙醇固定;固定的样品,超过两个月未进行分离鉴定的,应更换一次固定液。

表 1 海洋生物样品采集与保存常用方法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