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防护性功能纺织品的抗菌整理,存在着各种不同性能测试方法。详细介绍了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各种定性和定量测试方法;同时论述了影响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效果的关键因素。接下来百检检测为你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1.测试菌种的选择
测试的菌种包括细菌和真菌。在细菌中主要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真菌中主要用霉菌和癣菌。
在纺织品抗菌面料抗菌性能的评价中,菌种的选择必须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表1列出的菌种在自然界(包括人体皮肤及粘膜上)的分布较为广泛。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强的致病菌,可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巨大芽胞杆菌是芽胞类细菌中常见的致病菌;枯草杆菌易形成芽胞,抵抗力强,可作为芽胞菌的代表。大肠杆菌分布相当广泛,已作为通常的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性菌种用于各种试验。黄曲霉、球毛壳霉作为规定的防霉试验用菌种,已列入我国国家标准(GB2423.16-81),其他一些所选择的霉菌,则是侵蚀纺织品或高分子材料的常见霉菌。白色念珠菌是人体皮肤粘膜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对药物具有敏感性,具真菌的特性,菌落酷似细菌而不是细菌又不同于霉菌,因具有酷似细菌的菌落,易于计数观察,常作为真菌的代表。
因此,为考核纺织品抗菌面料是否具有广谱抗菌效果,较合理的选择是按一定的比例,将有代表性的菌种配成混合菌种用于检测。目前大部分抗菌产品的抗菌性能,往往仅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作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代表。但实际上仅用这三种菌来代表织物的抗菌性能是远远不够的[1]。
另外,由于大部分真菌无法计数菌落数,因此,纺织品抗真菌性能的评价主要通过观察试样接触真菌后,在一定的温湿度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以后真菌在试样上的生长情况来评定,而对真菌生长程度的评定,则采用英国标准BS6085-81来进行等级评定。
2.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纺织品抗菌面料性能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定性测试方法、半定量测试方法和定量测试方法。
2.1定性测试方法
定性测试方法主要有美国AATCCTestMethod90(HaloTest,晕圈法,也叫琼脂平皿法)、JISZ2911-1981(抗微生物性实验法)、AATCC-30(纺织材料抗霉菌和抗腐烂性能的评定)以及GB/T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等。定性测试方法包括在织物上接种测试菌和用肉眼观察织物上微生物生长情况。它是基于离开纤维进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一般适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优点是费用低,速度快,缺点是不能定量测定抗菌活性,结果不够准确。
百检平台致力于为企业及个人提供便捷的检测服务。简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检测电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根本上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时间效率,打破行业局限和行业瓶颈,打造出行业创新新平台。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食品、农产品、环境土壤、环保以及行业标准培训、零售商服务等,为您提供优质、便捷的检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