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网络上流传一个小视频,一户种植户侃侃而谈如何让柑橘变甜。她提到,自己的秘诀是要打“甜蜜素”,而且很多水果都需要打,包括西瓜、橘子、柚子、橙子等。
甜蜜素到底是什么?
甜蜜素的学名是“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在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允许使用,但在美国、日本等国禁止使用。
人体无法吸收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即使吸收也无法代谢,*终会原封不动排泄出去,因此安全性很高。作为甜味剂,它广泛用于饮料、罐头、糕点等食品,但生鲜水果不可使用。
水果怎么打甜蜜素?
水果“打药”,通常有两种理解,一个是喷洒,一个是打针。
打针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是因为打针留下的针眼会成为细菌、霉菌入侵的通道,由此水果容易烂掉;另一方面,打针无法保证甜蜜素在水果内均匀分布。
如果是喷药,似乎也不太可能。甜蜜素是水溶性的,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穿透水果表皮蜡质层不太容易。更重要的是,就算喷在表面能吸收,如何确保一树果子都均匀吸收?尤其是像柚子、橙子这样果皮很厚的水果,从表皮吸收并转移到果肉,这可没有想得那么简单。
此甜蜜素非彼甜蜜素
其实视频中种植户说的“甜蜜素”*有可能不是食品添加剂的甜蜜素。在民间,××素、××精是一种通俗叫法,因为能让水果变甜,所以被叫做甜蜜素,实际上它的学名是增甜剂、增甜素,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是一种表面喷洒的叶面肥。
这是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技术,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农业应用。
这一类商业化的产品挺多,但成分各不相同。常见的成分包括多糖或聚糖,硼、钼、锌、锰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也常用于茶叶的叶面肥),硫代硫酸钠、硫酸钠、亚硫酸钠等。
这些成分本身并不是甜的,但原理都是通过促进植物代谢和营养物质的合成、积累,从而达到增加果实产量、缩短成熟周期、改善外观品质的目的。
晚熟的水果不打增甜剂?
同样的水果品种,不打增甜剂的水果可能熟得晚一些,不过这并不等于晚熟的水果都不需要增甜。
果蔬成熟的时间可以通过人工调节,比如控制播种时间、使用生长调节剂等,但影响果蔬上市时间*关键的因素是品种自身。
以柑橘为例,如果大家的橘子一起成熟上市,必然造成市场供应过剩、卖不出价。因此人们逐渐培育出不同时间成熟的品种,通过“错峰上下班”,既可以延长柑橘的供应周期,还可以让价格相对稳定,不至于扎堆上市造成果贱伤农。
确实有水果用甜味剂处理
种植环节使用甜味剂(比如糖精、甜蜜素)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在中间的流通销售环节还是有可能的,比如**的“糖精枣”。
可惜的是,糖精水泡枣并没什么用处,糖精很难穿透致密的枣皮,因此只能让外层变甜。
枣变红也不是因为糖精,而是因为温水。
类似的,有些小摊小贩会把糖精水喷在杨梅、桑葚这样的水果上用来增甜,如果你现场尝的话,有可能比较甜,但拿回家用水一洗,糖精就没了。
*后呢,小科想告诉大家,不是所有偷拍出来的“爆料视频”就是真相。就算他们真的是种植户,自黑的头头是道,没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