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回海外的护肤品、 食品或药品,面对看不懂的外文 包装,查也不查就想当然地使用,结果发现是误用——别稀奇,这样的状况还真不少。不久前的一则新闻,报道两个孩子误将外包装画着卡通形象的 日本咳嗽药水当作 饮料服下,出现嗜睡症状,送至医院紧急抢救。
记者走访了厦门本地,也发现了不少类似的情况。记者以这一事件为始,结合本地的一些误用状况,希望提醒大家:海外产品的外包装均为外文,有些产品还无法查到详细说明,存在误用风险,必须谨慎保存和使用。
护肤品
卸妆水当爽肤水想护肤却适得其反
“护肤品误用的状况是很常见的。”据从事海外代购近10年的李小姐透露,不少客户购买了海外的护肤品套装后,由于看不懂外文说明,弄混了各类小瓶护肤品的功效,精华露、眼霜、面霜“傻傻分不清”;还有不少客户混用了洗发露、护发素,“大家做产品功课时,主要看功效,一看反正都是洗头的,就没有注意分辨使用方式。”
据了解,不少误用都是因为外包装带来了不正确的联想。李女士的女儿为其买了一套日本护肤品,其中有一瓶卸妆水,而其包装与李女士之前所用的爽肤水颇为相似,加上瓶身印有“皮脂毛穴”“水”“透明感”等字样,李女士便将其认定为爽肤水,并每天使用。直到4个月后,女儿从外地回来,才发现她误将卸妆水当成爽肤水。“得再用多少精华,才能把这4个月卸妆水对皮肤的危害补回来啊。”她感叹道。
张先生则因外包装上的图绘,误将润肤乳当作沐浴乳。
拿到朋友赠送的法国马油膏时,外包装上密密麻麻的法文,让他辨不清产品名,“连查都不知道怎么查”,一见外包装上绘着身型曲线,便以为是沐浴乳。一直使用到第三天,发现皮肤油腻难以洗净,上网查了查品牌名,才发现该品牌是专门做护肤产品的。
食品药品
误把酱油当洋酒药品禁忌易忽略
除了护肤品,一些从国外买回的进口食品也会出现误用情况。黄小姐曾把亲戚赠送的一瓶意大利酱油当作洋酒,“瓶子的外包装精致大气,我们一直以为是洋酒。直到家里来了客人,兴高采烈地拿出来,打算开瓶洋酒喝,才发现味道不对。”另一位从泰国买回布丁粉的胡先生,则因看不懂外包装上的泰文说明,按一般做布丁的方法尝试,结果布丁无法凝结,生生将布丁冻做成了一碗“布丁汤”。
而在药品方面,不少市民会了解海外药品的功效、使用方法,却常常忽略了药品成分和使用禁忌。“一般知道药品的功效后就会直接使用。”市民陈小姐表示,自己了解海外药品的功效后,一般不会再上网查询详细的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不良反应及使用禁忌,这无疑也为用药安全埋下了隐患。
提醒
使用外文产品前
应仔细查询用法
购买海外产品,遇到外文包装看不懂的情况,应咨询相关销售人员,或上网查询使用方法后再使用;为降低风险,市民购买海外产品时,也应尽量选择官方渠道,并留意目标产品的用户评价,避免购买负面评价较多的产品。
在药品方面,尽量购买安全性较高、疗效确切、质量稳定的非处方药,购买时应认真查看药品名称、生产单位、生产日期、有效期及储藏条件;购买后应上网查询或向医生咨询,确认该药物的功效、成分及使用禁忌,并妥善保管,以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