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整体科研水平的发展和不断创新,
食品科技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3月10日上午,本报两会记者采访了长年从事农业与食品科技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
编织全方位技术网络 保证人民吃得安全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夏涛委员指出,具体到人民对食品的要求,已经从吃饱、吃好上升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放心。这对食品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就是让人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放心。
夏涛委员表示,目前食品科技发展给人们的直接感受就是食品的种类*大丰富。而 食品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健康指数直接相关,食品安全问题是党和国家*关注、也是民众*关心的问题之一。从事多年农业研究,夏涛委员深切感受到农产品的安全是源头。“近年来国家对于农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管理、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加大了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管控,食品安全水平还是总体向好的。当然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各方面污染问题较突出,源头治理的难度还很大。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由于小、散、乱带来的隐患。从食品科技的角度,要研发更多、更有效的技术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包括生产技术、风险评估和检测技术,编织全方位的技术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安全的需要。”
依靠产业兴旺和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夏涛委员介绍,在小组讨论中他提出“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提升民生福祉有重要意义”。建议实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产能,确保“藏粮于地”;实施“土地整治+健康土地”,筑牢食品安全根基,精准实施土地修复工程;实施“土地整治+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土地整治+空间格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土地整治+生态农艺”,推进耕地休养生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当记者进一步问及乡村振兴战略时,夏涛委员回答到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对于“三农”问题的战略性要求。我国过去提出过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工作方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但从效果看,农业还是四个现代化中的短板,农村则是短板中的短板。乡村振兴战略则为“三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与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相吻合的,农民不富国家就不富,农村不美国家就不美,农业不强国家就不强”。夏涛委员认为,乡村振兴的基础还是农业产业的兴旺,这是脱贫攻坚和“三农”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从产业上讲,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国家提出了三个体系的建设、科技贡献率等工作目标,提出了从高数量向高质量转变的要求,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如果解决不好,对于农业产业兴旺是非常不利的。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另外一个方面要解决一、二、三产融合的问题,要丰富农业生产的生态功能,把农业旅游、休闲养生等功能融入其中,提升和拓展农业业态形式,为农业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还要重视农村教育,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使我国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在乡村同步实现。通过产业兴旺和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