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有1亿的国人在今日头条上关注 食品安全,他们关注的15种食物,从 奶粉、 猪肉、 蔬菜 水果到 酱油,每一种都与吃密切相关。这些对食品安全关注的数据仅仅是食品安全大数据应用的一部分,事实上,从农田到餐桌,每个环节都已经离不开大数据。
“食品安全是现阶段全社会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和问题。大数据将会成为解决十几亿人口的食品安全的问题的一个非常有利的切入点。”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在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重点活动之“数说?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上表示。
他表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全媒体的移动互联时代,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话题,从而精准化增强食品安全 监管的力度,增强公众食品安全信心,也能够不断增强我们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
而在过去食品安全方面事故频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食物从生产到流通缺乏有效监管。加大对农副产品从产地到餐桌整个流程的监控,提高产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增加监管透明度,是降低食品安全隐患主要的途径和手段。
随着食品安全监管进入大数据时代,基于海量的食品安全数据,监管方式正发生智能化变革。基于科学的食品安全问题定位,食品安全监管由分段监管、人工监管、以罚代管、事后监管、主渠道监管向全产业链监管、循“数”监管、全方位监管、事前事中监管和全面监管转变,而这种转变的推进急需智能化监管机制的支撑,包括智能化的责任交接机制和智能化监管机制,以及包括智能化问题发现和可视化链条合成。依托海量的食品安全数据,结合现代的数据挖掘技术,智能化监管将实现食品安全责任的智能化交接问题的智能化发现和链条的可视化合成。
“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保障食品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咸泽在会上指出。他还表示,希望与会人员能够多方共同交流经验,在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基础上,了解和把握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倡导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从而更好地唤醒和激发每一个利益相关方的积*性和全社会的正能量,共同为食品安全这座大厦增砖添瓦。
大数据目前已经应用到食品安全领域的每个角落,从建立食品追溯系统需要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以期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包装、储存等方面质量问题的监管,理论上实现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面监控。同时利用大数据给食品安全分析过程中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提供相应的变化和动力。以大数据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为我国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有效的工程技术保障。
食品安全监管会出现地域差异,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是应对这一问题的一套*优管理模式。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实现监管的公平,保障了民生,实现地区间均等化的发展。只有做好物联网的基础建设,才能更好地构建物联网管理模式下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大程度地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