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9月24日讯(记者 林媛媛 见习记者 徐瀚云) 近日,
□质疑1
若报道失实为何不追究
汇源在声明中称,经核查,“我公司不存在使用变质水果加工果汁的情况”。汇源称收购水果时坚持经过五道关:向果农宣教水果管理知识和收购标准、派员实地考察、进厂检验称重、二道清洗、二道喷淋、分拣筛选,确保进入生产线的水果质量合格。 对此,许多消费者并不买账。山东律师石统雨认为,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任何一家食品企业都不会允许媒体捏造事实、虚假报道来抹黑企业,一旦媒体涉嫌不实报道,企业肯定严厉反击,并通过法律途径依法维权。但是汇源却没有对报道涉及的内容提出任何质疑,这让人浮想联翩。
还有消费者认为,为了证实自己的原材料质量合格,汇源至少要对报道提及的情况进行回复,公布企业的产品检测标准,公示加工厂的供货商及资质。
□质疑2
辉煌业绩只能说明过去
汇源声明还强调了公司的辉煌经历:1992年初创时,产品全部用于出口,其中包括日本、瑞士、美国等食品检测*为严格的国家。1995年开始生产果汁和果汁饮料,供应国内市场。2007年,当中国制造遭遇西方质疑时,汇源接待了全球40多家主流媒体,为消除西方对中国制造的疑虑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此,有消费者认为,在爆出“瞎果丑闻”前,汇源确是一家深受消费者尊敬的企业。但是,辉煌的经历只能代表过去,并不能说明一家成功的企业在质量安全上就**不存在问题。消费者严苛的要求,正是出于对汇源的期望和爱,汇源应正面回应新闻报道中所说的“瞎果”事件。
□质疑3
不公布举报渠道缺乏诚意
汇源在声明中称:”我们真诚欢迎广大新闻媒体和消费者通过各种方式包括现场参观对我们实施监督,如发现有烂水果用于加工可随时举报,我们在感谢的同时还将予以奖励!”
有消费者致电本报96706称,汇源在声明中没有公布举报渠道,缺乏诚意。记者在官网上也没有找到汇源联系电话。为方便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搭起沟通、信任的桥梁,读者可以拨打本报热线96706,说说您与汇源果汁的故事和对此事的看法,我们将及时予以报道。
针对以上消费者的疑问,记者联系汇源果汁媒体相关负责人,但这位负责人只强调声明中的内容,对于记者提出的其他问题并没有做出正面回答。截至发稿时,涉及该事件的安德利和海升两家公司尚未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