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又加一道守护闸门。
笋岗局负责供港活畜离境检疫和清水河中转仓日常 监管工作,每年超过150万头活畜经清水河中转仓源源不绝供应香港,是香港同胞名副其实的“绿色生命线”。供港活猪兽药残留事件发生后,笋岗局意识到预防蓄意破坏和污染的工作迫在眉睫,在供港活畜产业链中首次引入“食品防护计划”概念,帮助企业将受到蓄意污染及破坏的危险降到*小,提高企业的防护能力。
2002年美国制定了《公共卫生安全与生物恐怖防范应对法》,紧接着负责食品安全的各个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和供应,“食品防护计划”就是其中之一。“食品防护计划”注重于防止或降低蓄意(故意破坏造成危害情况的发生。2015年,美国90%的食品企业应用该计划防护安全。2010年中国正式发布**个食品防护的国家标准《食品防护计划建立与实施指南》,目前该计划多被应用于食品企业的防护。
一会三检
企业作为经营的实体,*重要的就是生产的持续性和效益性。对此,笋岗局创新提出“一会三检”,内外双压,帮助企业提高防护意识。
“一会”是指召开供港活畜企业动员座谈暨培训会,采取讲形势、讲安全、讲案例的方式提高企业防护蓄意危害的安全意识,通过讲要求、讲细节、讲操作的方式帮助企业搭建“食品防护计划”体系。
“三检”指自检、巡检、督检。自检即考虑企业潜在的外部威胁和内部威胁,开展自检与评估,了解企业被攻击的薄弱点。巡检即设置值班科长巡仓岗,每天对供港活畜中转仓进行巡查。督检即定期不定期开展企业安全防护的检查,督查企业是否做好一线员工管理工作、是否随着风险点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是否对巡仓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等。
引入“三导则”
供港活猪检出兽药残留事件预示着“食品防护计划”运用于供港活畜企业势在必行的。笋岗局根据企业提供的薄弱点和预防措施,引入“三导则”并进行适当调整,从供港活畜的产地安全、装运和接收安全、在仓安全、水和食物安全四方面着手,建议企业按导则完善“食品防护计划”。
“a lert”导则:Assure—建立确保供港活畜来源安全的管理机制;Look—设置监督机制,监督企业及中转仓内的活畜和其食物、环境的安全性;Employee—建立备案及调查机制,了解企业员工和进出中转仓的人员;Report—建立报告机制,针对活畜在控制期间的安全性定期提供相关报告;Threat—建立应急及反应机制,定期进行演习,培养全体人员面临威胁时做出正确的措施。
“FIRST”导则是“食品防护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笋岗局引入“FIRST”五大要点管理一线员工:Follow(严格遵守流程、Ispect(区分工作区和周边区域、Recoginize(识别不正常情况、Secure(保障内部安全、Tell(及时报告,确保计划内容得到有效遵循、实施。
“食品防护计划”的*终目的是防止或降低蓄意(故意破坏造成危害情况的发生。在实施破坏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易于平常的地方,而判别各异常情况及后果需要专业与经验支持,笋岗局建议企业对普通员工和负责人实施“4S+层级”管理,完善应急及反应机制。“4S”即see something say something,企业内每一个普通员工在发现异常情况时无需判别,有即汇报;层级即每一级负责人对异常情况进行判定、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向上一级汇报。
建立“三可”计划
供港活猪事件发生后,各企业在笋岗局的指导下,迅速反应。截至目前,各企业均已提交“食品防护计划”;修订后的《供港活畜中转仓检验检疫管理手册》已正式启用;9个供港活畜中转仓共计95个监控探头已全部安装完毕并调试使用,各装、卸台监控位置合适清晰,各仓重点区域监控无死角。
为确保供港活畜“食品防护计划”的“三可”即可操作性、可实现性、可预防性,笋岗局建议企业不断对计划实施后的情况进行跟踪:一是定期测评和训练演习该计划,以确定各项预防措施在防控薄弱点方面是否奏效;二是定期评估该计划,从外部安全措施、内部安全措施、人员安全措施以及事件应对安全措施几个方面评估,例如确定视频监控等新设备是否防止在合适的位置、现有的人员进出登记表是否全面等;三是不断开展新员工、一线员工的培训计划,确保所制定的规定要求是可被执行的。
“食品防护计划”是对企业原有的ISO管理体系、关键控制体系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笋岗局将供港活畜产业链中的企业首次纳入“食品防护计划”,进行试点管理,旨在减少危害因素,预防与控制人为袭击,确保香港人民餐桌安全。后期管理中,笋岗局将持续与企业共同摸索,不断总结、不断调整,以期确保供港活畜产品安全,同时推进“食品防护计划”的应用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