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日报民情热线多次接到群众反映称,成都市成华区万年场地铁站附近农贸市场长期宰杀 活禽,不仅吵闹、污染环境,还可能传染疾病。实际上,成都市2006年已出台《关于禁止在中心城区进行活 畜禽交易和宰杀的通告》,明令禁止三环内开展活禽宰杀。禁宰十年,为何禁而不止?记者展开了 调查。
目击
部分农贸市场 依然能宰杀活禽
8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万年场地铁站附近益群双福农贸市场,在二楼看到了两家现场点杀鸡、鸭、鸽等活禽的摊位,一家名叫“诚信土鸡”,另一家叫“林记剑阁土鸡”。还没走进这两家摊位,一股臭气扑鼻而来。“诚信土鸡”门口放着一个三层铁笼子,养着6只活鸭、七八只活鸡,还有不少鸽子和兔子。动物粪便直接排在笼子里,恶臭熏人。笼子旁边不到两米的地方,有一个冒着热气的塑料盆,里面装满刚拔下来的鸡毛,和散落的粪便混杂在一起。“林记剑阁土鸡”的情况也大体如此。
见记者,“诚信土鸡”中年女老板满脸堆笑,“买鸡还是买鸭嘛,可以点杀。”女老板介绍,*近天气热,点杀生意很好,今天上午已杀了6只,**大概能杀十来只。旁边正在点杀鸡的顾客也说:“冷鲜鸡不一定新鲜,还是现场点杀放心。”
2006年,成都市出台“禁宰令”,成都中心城区三环路以内的市场、餐饮饭店,禁止鸡、鸭、鹅、肉鸽、鹌鹑、兔等活禽交易和宰杀。但十年过去,成都“禁宰令”执行并不彻底。
记者又先后来到锦江区爵版街、成华区菽乡里巷、金牛区育英南路,都发现有公开点杀活禽的商户。
家住菽乡里“剑阁土鸡”店旁边的刘女士说,自己虽然住在三楼,已快被楼下的活禽点杀“折腾疯了”。每天早上五点多,楼下的鸡开始打鸣,吵得无法入睡;一下楼,鸡毛鸭毛等垃圾满地都是,活禽粪便更是臭得“周末都不想在家里待”;遇到下雨,鸡血、鸭血就顺着街道四处流。
调查
“禁宰办”已撤销牵头部门不负责具体监管
成都市“禁宰令”主要是为了减少市民接触活禽的机会,减少禽流感疫病向人类传播的途径,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
实际上,对于“禁宰令”禁而不止的情况,相关管理者并非一无所知。
就“益群双福农贸市场存在活禽点杀情况”一事,记者采访了成华区万年场街道办。街道办城市管理科科长郑钢表示,这两家店是今年4月开始在市场内宰杀活禽的,街道办巡查发现后,已经劝导过两次,每次劝导后,对方会收敛一两个星期,之后又继续宰杀。
为何禁而不止?郑钢分析认为:有需求、有利益、意识不够、监管难。他解释说,受传统饮食习惯影响,很多居民喜欢购买活禽,活禽宰杀存在大量消费需求;宰杀活禽成本低,这也是禁而不止的重要因素;很多居民对非法活禽交易危害性认识不充分,对摊贩抱有同情心理,给城管执法部门带来很大压力;还有些商家藏在小区里的家中宰杀卖,城管根本监管不到。
10年前“禁宰令”出台时,成都专门成立了“禁宰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工商、卫生、城管等部门参与管理。截止到2006年8月20日,成都市累计关闭活畜禽交易和宰杀点829户。但10年过去,“禁宰办”抽调的工作人员早已回原单位了,这个临时机构已撤销。
就“如何监管活禽宰杀”记者多次联系成都市农委和市城管委。市农委相关工作人员认为,农委是负责禁宰工作的组织协调,没有负责具体监管,如何监管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而市城管委则以“不是业务主体、当年也不是牵头部门”为由婉拒了采访。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市工商局和市卫生计生委,两个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让记者拨打不同的举报热线12315和12320,接线工作人员把具体情况通知了违规商贩所属辖区的街道办。转了一圈后,所有的监管责任又落在了街道办。而当年一系列涉及“禁宰令”的监管文件里并没有明确街道办的职责,所以街道办在监管过程中也困难重重。
专家观点
PK活禽冷鲜肉更安全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教授胡滨认为,冷鲜肉安全卫生、质量好,是肉品加工发展的方向。冷鲜肉与活禽相比,口感上并不逊色,还有严格的检验检疫,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刚屠宰加工的热鲜肉温度一般在30℃-40℃,是微生物病菌繁殖的*佳温度,微生物病菌繁殖可引起人畜共患病和畜禽传染病的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小作坊式的宰杀活禽,鲜肉被微生物、病菌感染的机会更大。而冷鲜肉一般是规模化生产,能将热鲜肉迅速降温,从40℃降至0℃-4℃,而0℃-4℃不适于一般微生物病菌的生长繁殖,大大减少了疾病传播概率,因而冷鲜肉比热鲜肉更加安全卫生。